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科学院 的图片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以基础研究为主,是中国结构化学和新晶体材料的重要综合研究基地之一,简称福建物构所。

该研究所由卢嘉锡院士[1]于1960年创建,主要从事新型化合物的晶体分子结构及其与宏观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并重视研究其可能的潜在应用,是中科院优秀研究所。

目录

科研支撑

福建物构所现有职工30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吴新涛院士、洪茂椿院士);研究员29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34人。是国家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学博士生110人、硕士生166人、博士后6人、博士生导师25人。

2004年,根据中科院提出的“以人为本,创新跨越,竞争合作,持续发展”新科技发展观的要求,对科研系统结构进行了调整,在原有三个研究室的基础上,设立了“三个研究平台”(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七个研究室”即:结构化学基础研究室、纳米材料研究室、理论计算化学研究室、晶体材料研究室、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激光工程研究室、应用化学研究室。

研究领域

福建物构所是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新型化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及其与宏观性能(即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和生物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重视研究其可能的潜在应用。以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前沿领域的金属簇化学及新技术晶体材料为主攻方向[2],进行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时适当开展生物大分子(包括金属酶)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研究。充分发挥结构化学、新技术晶体材料等学科领域的优势,瞄准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优先领域中重大基础性问题,重点开展结构敏感功能、纳米材料、光电子功能材料的研究,使结构化学和材料科学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体系。在科研方法上,重视实验与理论、化学物理和其它非化学学科、结构与性能、静态与动态、基础与应用的“五重双结合”,形成综合优势。

视频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相关视频

徐建国邵国强会见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项目调研组一行
2019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大学生夏令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