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广州地化所,于1993年建立,其前身为1987年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1993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独立建所,暂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名称运行;1994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2年,与“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整合为新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边缘海地质学、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动力学,科技创新目标主要集中在海陆岩石圈演化与矿产资源和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两大领域。

截至2013年底,广州地化所共有在职职工311人,其中科技人员198人、科技支撑人员75人;共有在学研究生514人,在站博士后48人。

历史沿革

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从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分设出来在贵阳成立。

1987年,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建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与1978年建立的原“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科技力量共同组成,同时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两块牌子运行。

1993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独立建所,暂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名称运行。

1994年,经中央编制委批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1999年,广州地化所进入中国科学院定位试点序列,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一期。根据科研力量的优势积累、国家需求的变化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总体要求,学科方向逐渐调整为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边缘海地质学、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动力学,科技创新目标主要集中在海陆岩石圈演化与矿产资源和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两大领域。

2002年初,按照中国科学院关于建立南方海洋科学创新基地的战略部署,与原“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1961年成立,时为“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地构造及地球化学研究室”,1978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异地整合,仍沿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名,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试点系列,科技创新目标进一步凝练为大陆边缘动力学与矿产资源、海陆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两个主要领域,同时开拓了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主要是地球深部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深海地球化学)探索性领域。

视频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相关视频

普一日游之广州地化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