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劳资合作路径研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国特色劳资合作路径研究》,副标题:基于劳资关系演化视角,作 者:许清清 著,定 价:78,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1年06月01日,页 数:224,装 帧:平装,ISBN:978752038396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1]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2]。
内容简介
我国劳动性质与劳动环境的特殊性已经引起了劳资关系多层次、多阶段的演化,由于我国先天具有劳资合作关系跨越式基础,因此亟待后天构建符合劳资关系演化规律,又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特色劳资关系的路径。本书以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基础,借鉴博弈与复杂网络工具来研究劳资关系演化规律与劳资合作路径,为探寻中国特色劳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 基于经济学对劳资合作问题的研究
二 基于管理学对劳资合作问题的研究
三 基于博弈论对合作问题的研究
四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合作问题的研究
五 文献述评与可拓展的领域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劳资合作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西方主流劳资关系理论的偏见
一 对劳资利益冲突研究模糊
二 对劳资合作研究不足
三 对劳资关系演化规律研究缺乏
第二节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辩证统一
一 劳资关系理论
二 劳资关系演化思想
第三节 博弈理论对合作问题的研究
一 非合作博弈理论对合作的研究
二 合作博弈理论对合作的研究
三 演化博弈理论对合作的研究
第四节 复杂网络理论对合作问题的研究
一 网络拓扑结构对合作的影响
二 共演化对合作的影响
第三章 劳资关系的演化规律与路径
第一节 劳资合作的定义与模式
一 劳资合作的定义
二 劳资合作利益的帕累托改进
三 劳资合作的模式
第二节 劳资关系演化规律
一 劳资关系演化的一般规律
二 劳资关系演化的特殊规律
第三节 劳资关系演化路径
一 劳资关系演化的一般路径
二 劳资关系演化的特殊路径
三 劳资关系空间结构演化的一般路径
四 劳资关系空间结构演化的特殊路径
第四节 劳资关系演化模型
一 劳资关系演化博弈模型
二 劳动自组织演化模型
第五节 劳资关系演化机制
一 动力机制
二 突变机制
三 嵌入耦合机制
四 多层级协同机制
第六节 政府对劳资合作关系的机制设计
一 政府构建劳资合作关系的演化路径
二 政府设计劳资合作的空间结构
第四章 劳资关系演化路径的比较制度研究
第一节 美国
一 美国劳资关系演化路径
二 美国劳资关系演化路径的政府机制设计
三 美国劳资关系空间结构演化
四 美国劳资关系空间结构演化的政府机制设计
第二节 德国
一 德国劳资关系演化路径
二 德国劳资关系演化路径的政府机制设计
三 德国劳资关系空间结构演化
四 德国劳资关系空间结构的政府机制设计
第三节 制度比较
一 美国与德国劳资关系演化路径的相同点
二 美国与德国劳资关系演化路径的不同点
第五章 中国特色劳资关系演化的历史路径
第一节 中国特色劳资合作思想
一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劳资两利”思想
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劳资合作”思想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劳资关系
一 劳资关系宏观运行环境的中国特色
二 劳资关系演化路径的中国特色
三 劳资关系空间结构的中国特色
四 劳资关系调整模式的中国特色
第三节 中国特色劳资关系演化路径
一 中国特色劳资关系演化路径的前期铺垫阶段
二 中国特色劳资关系演化路径的第一阶段
三 中国特色劳资关系演化路径的第二阶段
四 中国特色劳资关系演化路径的现阶段
第四节 中国特色劳资关系演化的机制设计
一 劳资关系演化路径的机制设计
二 劳资关系空间结构的机制设计
第六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资合作关系演化新路径
第一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资合作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一 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
二 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
三 新生代农民工特质的改变
第二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资合作进入的新阶段
一 资强劳弱不平衡的劳资关系趋于平衡
二 收入分配不均的趋势减缓
三 企业民主建设新格局形成
四 新的劳资关系结构建立
第三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劳资合作关系的机制设计
一 政府对劳动力节点的机制设计
二 政府对资本的机制设计
三 政府构建劳资关系空间结构的机制设计
四 政府平衡劳资力量的机制设计
五 政府对劳资连边的机制设计
第七章 构建劳资合作关系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针对劳资个体节点的机制设计
一 针对劳动力个体节点的机制设计
二 针对资本个体节点的机制设计
第二节 针对劳资群体节点的机制设计
一 平衡劳资力量以促进劳资合作
二 改革国有企业以引导和谐劳动关系
三 创新私营企业劳资合作关系
第三节 深化劳资节点连边机制
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 深化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产业政策
三 弘扬传统文化以发挥“精神”连边机制作用
第四节 促进劳资合作空间结构平衡协调发展
一 扩大劳资合作连边范围
二 促进劳资合作空间结构平衡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 ↑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
- ↑ 我社简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