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平安试验基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平安试验基地基地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高铁南路,是一熟制粮油种植区,海拔高度2100米,年均温度8℃,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220天。

基地条件

基地总面积208亩,全部为自有产权土地,其中建设用地28亩,试验用地180亩。建有综合试验楼、挂藏室、种子[1]工作间、仓储及民房、网室、智能温室、晒场。

研究方向

油料作物新品种和新材料的异地加代研究任务;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北方生态区春油菜品种选育;规模生产杂交油菜品种原种。

基地工作

基地在“十三五”期间承担了油料作物新品种和新材料的异地加代研究、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北方生态区春油菜品种选育及规模生产杂交油菜品种原种等工作。

开放共享内容

基地可对相关单位或者个人全年提供全托管、部分托管、用户自行管理等多种形式开放共享服务,可以开展作物品种品系异地加代;春油菜、春小麦育种;作物制种等研究。可以提供试验田、网室等设施。

负责人:李巍

相关资讯

油料所建成世界最大油料作物资源库

科技创新引领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于近日在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油料所)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是油料所建所60周年,目前该所已搜集保存3.5万余份油料种质资源,建成世界上最大油料作物资源库。依托这些资源,油料所已培育油料品种[2]230余个,油料品种和生产技术常年应用面积4000万亩,覆盖全国油菜面积的1/3以上。

据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食用植物油年产量不足100万吨,人均年消费不到1.8公斤,仅为人体基本需求的15%左右。为了促进油料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国家于1960年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60年来,几代油料所人秉承“团结、奋斗、求是、奉献”的精神,立足油料产区,接续努力,先后获得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19项。自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以来,油料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成果奖励23项,平均不到2年产生一项国家大奖,涉及油菜、花生、大豆等品种资源与新品种选育、栽培生理、植物营养、病害防治、质量安全、加工利用等研究领域。其中,油菜领域获得14项,占全国油菜研究领域国家科技奖励的四成。

目前,油料所已发展成为学科专业齐全、人才力量雄厚、条件设施先进、综合实力一流的现代研究所,组建起2名院士领衔的国家级、省部级、院所级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成了涵盖资源保存、品种选育、良种繁育、试验示范等功能,覆盖一熟制、两熟制、三熟制布局的武昌本部基地、武汉阳逻综合试验基地、湖北汉川转基因[3]试验基地、青海平安北繁试验基地、江西进贤三熟制试验基地,建成了3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和观测台站。

近年来,油料所以油料产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加强协同创新和链式集成创新,提出了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挖掘的油料产业“双全”发展模式,引领油料产业向功能型、效益型、生态型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跨越。建设松滋、监利、武穴、婺源、望江、安康等8个以上综合示范区,辐射带动60个以上重点示范县和300个以上微观经营主体,在油料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建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