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原的一颗美人痣(韩树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原的一颗美人痣
图片来自创意悠悠花园

《中原的一颗美人痣》中国当代作家韩树俊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中原的一颗美人痣

“嵖岈山秀觅仙踪,隐隐云壑十万峰”。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许瓒游览嵖岈山留下的绝美诗句已传唱千年。即便是“内藏十万甲兵”,伏牛山东缘余脉嵖岈山终被称作“华夏盆景”,它具有“云壑十万峰”的气魄与独特的秀美。玲珑山是它的别称,而人们还常常把它叫作石猴仙山。

把山说成“盆景”,莫过于江南的那些山了。家乡苏州的山,大多称不得山,只是丘而已。“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苏东坡倍加推崇的虎丘,就实实在在称“丘”;听起来名字好大气派的“天平山”,实际也不过是个山石盆景。天平山最壮观的景,要数山顶的“万笏朝天”了,登上山顶,一眼望去,一块块花岗石齐刷刷竖立在你眼前,如万千臣子朝拜皇上举着的笏,一大片的笏。我在嵖岈山盘旋,远眺一大片刺破青天、密密层层、一律向上的条石,像极了笏,这里成了笏的石林,春笋般峥嵘崚嶒,虔诚地向苍天朝拜。穿行山间,我第一眼就把嵖岈山看成了家乡的天平山,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犹如酷暑中山路边密林中蒸腾出一股清香扑面而来。

然后它不叫“万笏岭”,它被称为“万佛岭”。琵琶岩的一侧是嵖岈山典型的花岗岩密集垂直节理风化剥蚀地质景观,一块块竖立的山石其上部经球状风化,犹如一个个佛首在此朝拜,由此被称为“万佛岭”。尤其在朝朝暮暮,万佛岭云蒸霞蔚,景色变化无穷,大片裸露的石牙,一个个圆头圆脑,远眺,如万佛列队,朝天拜地;近视,是一石一佛,栩栩如生,迥然佛国天相,宛若天然盆景。

嵖岈山嶙峋巍然,岩石形成年龄1.23亿年,风化剥蚀,天造地设,花岗岩暴露地表历经7000多年,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猴石、蜗牛石、母子石、天犬望月、金龟出海、玉蟾望天、海豚出水、神鼠下山、圣象寻幽、八戒醉酒……应有尽有。它让你思绪驰骋,一忽儿天上,一忽儿人间;一忽儿高山,一忽儿大海;一忽儿动物世界,一忽儿神话世界,目不暇接,神清气爽。

这一尊,母猴抱子,硕大的母猴怀抱幼子,一尊像灵动了一座山;

这一尊,西天佛祖,高耸的佛祖慈祥端庄,一尊佛就是一座山。

这众多的象形,像极了苏州狮子林里的假山石,或狮或猴,鬼斧神工。不同的只是,一个布局在园林中,一个昂扬在天地间。园林里的小巧中见天地,天地间的壮观中见灵秀。江南毕竟是江南,中原毕竟是中原。

最妙的是那一尊双面石像,高高地耸立在山之巅。山的一边看是一只正在爬行的龟,山的另一边看是一头骆驼,那两块高耸的山石像极了驼峰。我不禁想起苏州的双面绣,一面是猫,一面是犬。嵖岈山的双面石像不就是一幅顶天立地的双面绣吗?不过苏州的双面绣多为案头摆设,嵖岈山这双面异形石像巍然屹立在天地之间,须仰而视之,须绕过山头方见其另一番景象。

嵖岈山,一个兼具壮美与秀美的“华夏盆景”。

青峰叠彩壁立,绿水微波涟漪。天磨湖因天磨峰而得名。天磨湖畔仰望湖对岸天磨峰巅,两块圆圆的大磐石相叠,活脱一副巨大的石磨。沿路走来时,只见山路边堆放着无数石磨,有的堆成了石磨墙。这些原本散落在民间的千百石磨,将在这里即将建起的石磨博物馆陈列亮相。说到磨,忽然想起民谚:“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豆腐与“头富”音相似,所以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于是,年根的“磨豆腐”,与送灶神、掸埃尘等都成了除旧迎新的习俗。石磨民俗博物馆的建立,必将让多年流传的民俗鲜活起来。

万佛朝天是通天的景,万磨盘地是接地的物。

山与水的相依、相连、相接,不但造就了景,还平添众多美好的传说。传说蜜蜡山上蜜蜂成群,酿下的蜜滴落成秀蜜湖。你看那飞流直下的一泓瀑布,在山崖中劈出一条闪亮的道,投奔谷底一湖清波。天磨湖的粼粼波光与天磨山巅的巍巍磐石相呼应,天磨湖浩渺的水波似是天磨石日夜推磨流下的琼浆玉液。

置身嵖岈山间,置身嵖岈山水之间,君不见——

蜜蜡山、花果山、六峰山,嶙嶙峋峋放毫光;

凤鸣谷、龙天沟、红石崖,沟沟壑壑生瑞气;

母子石、蜗牛石、飞来石,突突磷磷闪波光。

嵖岈山,青崚崚的山,蓝莹莹的水,一个灵秀的山水盆景。

山环水绕、谷深林茂、奇峰异景遍布。嵖岈山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拍摄地之一。导演之所以选择这一拍摄地,是因了吴承恩笔下的山像极了嵖岈山?

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笔峰挺立,曲涧深沉。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两崖花木争奇,几处松篁斗翠。左边龙,熟熟驯驯;右边虎,平平伏伏。每见铁牛耕,常有金钱种。幽禽声,丹凤朝阳立。石磷磷,波净净,古怪跷蹊真恶狞。世上名山无数多,花开花谢蘩还众。

朋友,你读着这些文字,不感到正置身嵖岈山中吗?丹崖、怪石、削壁、奇峰、石窟、笔峰、涧壑、麒麟、龙虎、锦鸡、灵禽、丹凤、瑶草、奇花、青松、翠柏、仙桃、。藤萝、松篁、修竹……此情,此景,从神话故事《西游记》延伸到人间,延伸到嵖岈山。这正是嵖岈山的山景,这正是嵖岈山的风韵。耳畔《西游记》的主题曲将你领入嵖岈山山水盆景的神话天地。

把山比作脸的大家,我读到的有两位。

被誉为“中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的诗人、画家芦芒,那年专程来苏州,看过青山被开采后的遗存,不无遗憾地说,这是“美人脸上的疤”。

创作散文名篇《绝版的周庄》并刻碑勒石于周庄的散文大家王剑冰说,“突兀的嵖岈山,像中原的一颗美人痣,看上去很美。看了想起来,还是很美。”

是的,在中原,比之毗邻的黄山、泰山,伏牛山余脉的嵖岈山太小了,小得只是“中原的一颗美人痣”;比之同在中原的太行山、嵩山,嵖岈山太小了,小得只是“中原的一颗美人痣”。它虽小,却美,秀气,看上去很美,看了想起来,还是很美,它就是一颗美人痣。

打开河南省地图,我看到,洛阳开封是中原的眼,许昌漯河是中原的鼻,驻马店正是中原的一张嘴。

嵖岈山,长在嘴边的“中原的一颗美人痣”。[1]

作者简介

韩树俊,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