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华门瓮城景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门瓮城景区

中文学名:中华门瓮城景区

中华门瓮城外临长干桥,内依镇淮桥,集金陵古城垣之大成,列世界古瓮城之最。虽经六百年风雨沧桑,仍以其古朴、浑厚的历史风韵和震撼人心的古代军事建筑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简介

中华门,始称聚宝门,形似陶瓮,又称瓮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为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将一些城门名称进行更改,“聚宝门”更名为“中华门”,现城门匾额上“中华门”三字为蒋介石亲笔所书。中华门修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至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66——1386年),在南唐都城正南门基础上扩建而成。

中华门瓮城是南京的城市地标,是十里秦淮东五华里和西五华里的结合点,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和明城墙风光带的结合点。布局严整,构造独特,由三道瓮城,四道券门贯通。各券门均有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遇有敌兵攻入,城门内“千斤闸”迅速降落,切断退路,伏兵四处,分别歼灭,恰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第一道城门分为三层,最上层原建有木结构三重檐歇山式镝楼,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镝楼倒塌,江宁县筹款重修,形制缩小。1937年冬日寇侵占南京时,镝楼毁于战火。中层砖石结构,面北筑有并列的七个藏兵洞。下层正中筑券门通瓮城,左右两边各筑藏兵洞三个。在瓮城东西两侧又各筑藏兵洞七个。整个瓮城共有二十七个藏兵洞,可以藏兵三千,藏粮万担。中华门的“藏兵洞”是我国古城门中少有的独特建筑,在古代战争中对物资储备和兵源设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参考文献

  1. 中华门瓮城景区,欣欣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