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近代中外关系史著作。马士著。共3卷,上海、香港、新加坡及横滨别发图书公司1910年出版第1卷,1918年出版第2、3卷。三联书店1957年、1958年分别出版第1、2卷的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0年出版第3卷中译本,张汇文等译。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较详尽地阐述了自英国第1任对华贸易总监督律劳卑1834年来华至1912年清朝灭亡止近80年间的中外关系。第1卷自1834年写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副标题为《冲突的时期》。共26章。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认为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主要是英国)持续冲突的实质,是中国坚持以藩属来对待西方国家,而西方国家所追求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地位和保护旅居中国的外商生命财产的权利。第2卷自1861年写到1893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副标题为《屈从的时期》。共19章。内容包括英国取得中国海关管理权、外国协助镇压太平天国、蒲安臣出使、天津教案、《烟台条约》、中国边疆危机、中法战争及战后中外贸易的发展等。认为这一时期中国政府被迫屈服于西方列强,几乎丧失了对所有藩属国的控制权。认为清政府忽视了对行政、财政和防务的加强,使这个屈从时期——也是和平时期等闲虚掷。第3卷自1894年甲午战争写到1911年辛亥革命。副标题为《被制服时期》,内容包括中日战争、瓜分危机、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战争、战后中国海关和战后中外关系概述等。认为这一时期内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的接连发生,显示出清朝政府的紊乱无力。这些事件的结局,清政府只能接受强加于它的条件,导致它威信扫地,最终倾复。

本书引用了大量当时人著述、报纸和英国外交档案,是西方研究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近代中外关系史早期的权威著作。但完全依赖英文资料,未能利用中文资料和其他西方资料,致使突出了英国对华关系,对其他国家叙述过简。

作者介绍

马士(Hosea Ballou Morse1855—1934),英国人。187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考入中国海关,历任天津、上海、北海、淡水、龙州、汉口、广州等口副税务司、税务司及副邮政司,1909年退休。著作还有《中朝制度考》、《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纪事(1635—1834)》等。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1]。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2]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相关视频

外国人讲中国历史:秦朝和汉朝,中华帝国的诞生
西南联大:蒋梦麟笔下的中华帝国

参考文献

  1. 工具书有哪些类型,中学生读书网
  2. 古籍目录分类及演变,豆丁网,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