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严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严维

严维唐朝诗人,约唐肃宗至德元年前后(公元756年前后)在世。字正文,越州(今绍兴)人。中唐时期诗人、文学家。生卒年不详,约七五六年前后在世。主要作品有《丹阳送韦参军》。史书上记载他通晓音乐,好于弹琴。

生平简历

初隐居桐庐,与刘长卿友善。唐玄宗天宝(742—756)中,曾赴京应试,不第。肃宗至德二年,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心恋家山,无意仕进,以家贫至老,不能远离,授诸暨尉。时年已四十馀。后历秘书郎。代宗大历(766—779)间,严中丞节度河南(严郢为河南尹,维时为河南尉),辟佐幕府。迁馀姚令。终右补阙。官终秘书郎。

工诗,与当时名辈岑参刘长卿皇甫冉韩翃李端等交游唱和。章八元僧灵澈求学,均有名于世。大历中,曾与郑概裴冕徐嶷王纲等宴于园宅,联句赋诗,世称浙东唱和。《唐才子传》称其“诗情雅重,挹魏晋之风,锻炼铿锵,庶少遗恨”。诗以送别赠酬居多,《酬刘员外见寄》的“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向称名句;七绝《丹阳送韦参军》亦为名作。《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严维诗》1卷,《全唐诗》收其诗64首,辑为1卷。[1]

大历诗人严维及其诗歌研究

严维作为大历诗坛上江南地区一位重要的地方官诗人,其声名在当时并不逊于如今倍受瞩目的刘长卿等人,然而与刘长卿等人相比较关于严维的研究如今依旧是不够系统完整。严维留名于当时却未能留名于后世,根究其缘由大抵是因为关于严维的史载资料存世不多,加上诗歌存世较同时代的刘长卿等高产诗人而言较少,故对其的研究稍显单薄。但对严维的研究仍是必要的,他虽不高产但却是大历江南诗坛上的活跃分子,借助对其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大历时期地方官诗人的心态与创作的变化,对于完善我们对大历诗坛的认识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亦不至于让这位大历时期颇有声名的诗人被历史所埋没。严维是“大历浙东唱和”这一联唱活动的主持人之一,交游很广,从位列“大历十才子”的皇甫冉、李端、耿𣲗等人,再到灵一、灵澈等江南地区的名诗僧皆与其有过交游。严维一生挣扎于入仕与出世的“仕隐”矛盾之中,混沌之中的严维向佛禅寻求精神安慰,这也是大历诗人中的一个通病,也是时代的一个烙印。思想的变化也牵动著严维诗歌内容的改变,他的诗歌题材多为酬唱送别、流连山水、惜时感怀与礼佛学禅之作。严维的诗歌追求宁静淡然的诗境,且善用巧字描绘景物,虽然总体成就不是很高,却有著自己的特色。[2]

严姓 - 姓氏源流

严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四。

【严姓渊源】

嚴(Yán 嚴)姓本莊姓,為西漢名滿四海的大學者、詞賦家,後人稱“嚴夫子”。其著述甚豐,有辭賦二十四篇,但流傳至今僅剩《哀時命》一篇,為哀傷屈原之作。史載,東漢時,因有明帝劉莊,故下令莊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嚴忌之姓嚴,亦為死後之事。嚴姓族人因尊嚴忌聲譽,奉其為嚴姓的得姓始祖。據嚴氏族譜載:“嚴氏係出顓頊之後,以楚莊王的諡號為姓”,“稽我光祖子陵,其先世本姓,嗣改為莊,蓋楚莊王之後裔也。後因避漢明帝劉莊之名諱,改莊為嚴,遂以嚴為姓。”《中國姓氏尋根》一書也說“嚴是莊姓所改”並說“魏晉時嚴氏有恢復莊姓的,於是形成莊嚴兩家。”兩家原來一家,故有“莊嚴不通婚”之古訓。

【严姓始祖】 1、出自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名讳,改姓严。据《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庄姓为避明帝刘庄之讳,改姓严。到魏晋时期,姓严的人中,有一部分又恢复了原来的庄姓。这样,就出现了庄、严姓并存于世的情况。故有“庄、严本一宗,同姓不可婚”之说。 2、出自芈姓,为战国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而芈姓又可追溯到黄帝后裔颛顼帝。 3、出自战国时秦有严君疾之后,以封邑名为氏。秦有严君疾,受封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以邑为氏,故称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姓严,称为严氏。 4、出自古有严国,国人以国名为氏。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 5、出自丁零人姓氏有以严为氏。据《晋书》所载,后燕慕容盛时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 6、出自少数民族有严姓。满、彝、土、锡伯、朝鲜等族均有严姓。

【严姓- 得姓始祖】 严忌。严忌,本庄姓,为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词赋家,后人称“严夫子”。其著述甚丰,有辞赋二十四篇,但流传至今仅剩《哀时命》一篇,为哀伤屈原之作。史载,东汉时,因有明帝刘庄,故下令庄姓改他姓(古制皇帝名字非臣民所能用)。严忌之姓严,亦为死后之事。严姓族人因尊严忌声誉,奉其为严姓的得姓始祖。[3]

唐诗宋词 三百首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原文】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译文】 朋友从丹阳外城郭的水道乘船离开北上,今天一旦分别就相隔两地,各自愁绪难舍。天色黄昏渐渐暗下来,诗人仍然站在水边目送朋友远去,一直望向北方,那是朋友离去的方向,仔细凝视著,仿佛要目送友人到江北。这时候,寒鸦的叫声突然响起,快速的从水面掠过,一直等到寒鸦都飞走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秋风无力百花残,诗人仍然凝视北方,依依不舍,看著悠悠江水不停的流淌,目视著友人离开的方向。

《丹阳送韦参军》这首小诗,短短二十八个字贯穿感伤和惆怅,结构严谨,妙语连珠,情景交融,一气呵成。读一遍很惆怅失落,读第二遍很感伤孤寂,读第三遍只有感叹和赞同,全诗感情真挚自然,深厚浓郁,表达了诗人内心真情实感,同时将感情表达与场景描述完美融合,又在抒发失落感伤的同时刻画细腻的场景,伤而不悲,情景融合,被视为送别诗中的精品之作。 [4]

《酬刘员外见寄》

【原文】

  蘇耽佐郡時,近出白雲司。
  藥補清羸疾,窗吟絕妙詞。
  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
  欲識懷君意,明朝訪楫師。

【译文】

  員外協理州郡政務是暫時的,曾出入刑部。在家裡煎藥、養病,在窗邊吟詩、賦詩。春水漸漸地漲滿了楊柳圍著的池塘,夕陽緩緩地從長滿桃花的山坳中隱去。我思友心切,明天就僱舟相訪。[5]

《宿天竺寺》

   【原文】

  方外主人名道林,怕將水月淨身心。

  居然对我说无我,寂历山深将夜深。 【翻译】   世外全人名叫道林,怕用水月清净身心。居然对我宣说无我,深山寂静夜已深沉。[6]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