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三刀(汉语成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目录
两面三刀[liǎng miàn sān dāo]
两面三刀(拼音:liǎng miàn sān dā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元·李行道《灰阑记》。两面三刀比喻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阴险狡猾。联合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两面三刀
- 拼 音:liǎng miàn sān dāo
- 注音字母:ㄌㄧㄤˇ ㄇㄧㄢˋ ㄙㄢ ㄉㄠ
- 出 处:《灰阑记》
成语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惠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两面三刀”。
成语故事
李行道又叫李行甫,是元代戏剧家,他根据宋朝时期包公破案的故事,创作了一出杂剧《灰阑记》。
在《灰阑记》中,妓女张海棠为了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嫁给马员外为妾,生有一子。马妻与赵令史通奸,合谋害死员外,反诬陷海棠为凶手,又诡称海棠之子为己所生,买通邻里街坊、衙门上下,企图霸占全部家产。郑州府府尹苏顺受赵令史蒙蔽而错断,在严刑拷打下,海棠只得屈招,被押送到开封府定罪。包公审理此案,发现有冤,便用石灰画一阑圈,置小儿于其中,命马妻和海棠拽拉,并言明若孩儿是谁亲养的,她便拽得孩儿出来。海棠恐拉伤其子,不忍用力;马妻却悍然不顾,强行拉出。包公凭此断定小儿为海棠亲生,并由此审明马妻与赵令史的罪行,严加惩办,为海棠雪冤。在调查这一案件的过程中,马妻竭力为自己辩护,说自己是一个本分的良家女子,不会玩两面三刀的手法。马妻口口声声说自己不会“两面三刀”,背后却是他暗地里害死了自己的丈夫,最终包拯断案如神,严惩了马妻。
成语寓意
成语告诉人们,两面三刀的人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人人都不喜欢两面三刀的人,因为跟他们在一起会有不安全的感觉,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被出卖了,所以很排斥这种人,所以两面三刀的人是孤独的,最终的结果只会是众叛亲离。生活中,人们提倡诚实守信,两面三刀的人在社会上可以混一时,但绝对不能混一世,只有诚信的人才能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可,得到尊敬,并且一生一世都会有很多很好的朋友相伴。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两面三刀”比喻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阴险狡猾。联合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运用示例
- 夏衍《考验》:“有这么一种典型,开会的时候发言很积极,讲话怪漂亮,可是,这种人又常常会上捧下压,两面三刀。”
- 郭澄清《大刀记》:“今后,你要阳奉阴违,两面三刀,那你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 姜树茂《渔港之春》:“但是,有人善于台上握手台下踢脚,当面说的好听,背后又在捣鬼,还自以为‘开朗’,实属两面三刀。”
- 茅盾《鼓吹集》:“他说他宁可去坐牢,也不愿意再过过去那种两面三刀,偷偷摸摸的阴暗生活。”
成语辨析
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两面三刀”与“阳奉阴违”意义相近,两者皆有当面一套,背地一套的意思;区别在于“阳奉阴违”是表面顺从、答应,背地违背的意思,指的是表里不一,但无害人伤人之心,多指对领导或长辈;而“两面三刀”指的是耍两面手法,阴险,居心不良,在背地里施展阴谋手段,有害人之心。
常见近义词举例:
惊涛骇浪-波涛汹涌 坚固- 牢固 晶莹-剔透 危险-损害
弥漫-弥散 奇怪-稀罕 慈祥-和蔼 照例-循例 喧闹-喧哗 [2]
常见反义词举例:
逐渐-立刻 感动-冷漠 仍然-未曾 愿意-反对 瞬间-永远
惊慌 -镇静 想念-忘怀 快乐-痛苦 清醒-恍惚 周围-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