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两张老照片,情牵四代人(杨明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两张老照片,情牵四代人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两张老照片,情牵四代人》中国当代作家杨明强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两张老照片,情牵四代人

为陪9岁的外孙小贝暑假外省研学旅行,8月19日清晨,我们一行4人坐上了从天府成都北上古都西安的高铁。作为姥姥、姥爷,与女儿同陪小贝去八百里秦川感受十三朝古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领略关中平原的大美河山;同时,还能在古都西安见到久违的、杨氏门宗最德高望重的“佘太君”“大姐大”——我的91岁高龄的亲大姑,那喜悦与期盼的心情自不待言。我们虽然人还在列车上,可心却早已飞向了西安城。    一出西安北高铁站,大表哥兆波所派的司机祁师就将我们接上了宽大舒适的商务车。鉴于女儿一周前就预订了酒店和参观门票,我们便先到西安钟楼饭店登记入住;随即,祁师就送我们到城南碑林区的西安博物院参观研学。

该院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园林休闲于一体,由博物馆、唐荐福寺遗址和小雁塔三部分组成。院内藏品多达11.2万件,开展教育活动120多次,参观人数超过400万人次,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4A 级旅游景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小贝和我们现场参观后,都大开眼界,深受启迪。真不愧:参观游学,梦回长安;走读博物院,半天穿越中华上下五千年;一座长安城,半部中国史;古都十三朝,周秦至汉唐。

当晚7点,我们来到城北,来到大表哥在未央湖佳隆庄园的别墅。一进门,见到久违的大姑,她老人家一下子迎上来抱住我,说:“明儿全家好,我真高兴啊!”看到从老家四川来的杨门三代晚辈(侄儿侄儿媳、侄孙女、曾孙子),大姑格外开心快活,马上张罗我们入座、品茶、吃水果。

回想当年,我公公、婆婆一共生了9个儿女,大姑杨平是排行老大,吃苦最多,工作最早,对家族和弟妹的付出和贡献最大,威望也因此而最高。没想到,现在,坐在我们面前的91岁高龄的大姑还慈眉善目,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行走稳健,让我们深感欣慰。

大表哥兆波也兴奋地说道:3年多前,新冠病毒疫情爆发,我在多家媒体看到那篇《早晚八点钟的期盼》的消息报道,成都一个6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自发在家天天升国旗、唱国歌抗击疫情,就是你吧?小贝莞尔一笑,点头称是。    今天已经9岁多的小贝已长大长高,变成一个小大人了。机灵、活泼、可爱的暖男形象更是讨人喜欢,惹人疼爱。赓即,大表哥、大姑相继发给小贝两个大红包,鼓励小贝戒骄戒躁,天天向上;此次来西安研学旅行,也如愿以偿。

正当我们在大客厅与大姑、大表哥拉家常,相谈甚欢之际,大表嫂子音姐招呼大家移步餐厅大圆桌餐叙了。没想到,子音姐竟烹饪了一满桌美食。小贝见状,冒出一句:西安的美食,也和我们成都的美食一样,都色香味美也。

就餐前,大表哥领我到储藏室,全国各地名酒任我挑选,我坚持指定了当地名酒——20年窖藏西凤酒。两兄弟带头和大家开怀畅饮起来。

面对满桌的佳肴美食,杨门家族的浓浓亲情,以及久违而亲切的乡音,大姑、大表哥总是笑逐颜开,满面春风。我们一边品美食,一边拉家常,一边拍合影,仿佛将这个难得的亲人聚会推向了高潮。

晚餐之后,回到大厅的小贝为感谢长辈的盛情款待,主动向他大姥爷请求说:“我想为你们表演一个小品节目,要得不?”赓即掌声一片。随后,小贝手舞足蹈,绘声绘色,那动作,那神态,真是生动传神,继而赢得了大家热烈的喝彩和掌声。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很快,不经意间,时钟已指向21:30,大姑老人家开始催我们该回钟楼饭店休息了。当她老人家再次催促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没想到的是,当我们快出客厅时,大姑突然拿出一个小纸包给我,故作神秘地说会给我一个惊喜。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竟然是两张我从来没见过的老照片,一看照片和照片背面的文字说明才知:一张摄于1964年8月23日,我才满1岁,父母和我的“全家福”;另一张摄于1978年3月,我14岁初中毕业前夕,外婆、父母、我和妹妹、弟弟等亲人的合影照。

当时,我夫人、女儿和小贝也马上凑过来围观,都甚为惊喜。眼尖的小贝看到我才1岁时的“小不点”模样,兴奋地说道:“姥爷,你小时候好可爱啊,特别是那双眼睛!”这场面和氛围,让我们个个都兴奋至极。这时,我们祖孙四代的亲情和情绪再一次推向了聚会的高潮。

北上西安、内蒙古9天中,我总会天天想到大姑送我的珍贵礼物。回到成都这几天,两张老照片依旧在脑海萦绕。今天,我在书房再次请出这两张老照片,再次仔细端详、凝视,记忆的闸门再次打开,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在脑海中飞翔——

凝视1岁时与父母的合影照:当年的父亲是何等的英俊、青春;母亲是何等的清丽、秀逸。记得父亲在母校营山中学读高中时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和校篮球队中锋;母亲读师范时也是喜爱音乐和舞蹈的文艺骨干。你看,父母的眼神和穿戴是多么的质朴和实诚。再看看“小不点”的我,身着深色花衣服,眼神流露出沉稳庄重,没有一般幼儿常有的天真笑容。再看背面的文字,一眼就能认出是擅长书法的父亲所写,字迹奔放、美观。从落款时间来看,8月23日,应是父亲生日当天拍摄的。当年,父母都还在绿水区上工作,60年代的区乡哪有什么照相馆?多半是专程前往营山县城拍摄的吧。    另一张应是在我母校青山完小的油菜花地前拍摄的。当年那个14岁的青少年,清秀的面庞,成熟的表情,与1岁时的形象照可谓一脉相承、和谐一致。画面中,除了我的父母、妹弟外,还有外婆、四外婆、五爸、王干娘。当年,既有健康的祖辈,盛年的父母,还有可爱的妹弟,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光呀!

可如今,照片中的9个人,7人已相继离世。剩下的,只有我和弟弟。睹片思人,不禁潸然泪下,一阵伤感。

两张老照片,一张是59年前我1岁所拍,一张是46年前我14岁所拍。尽管时间久远,跨越半个世纪,但是,照片都依旧保存完好,清晰可辨,还没泛黄。这应该是当年父母先后从老家营山邮寄给远在古都西安工作的大姑的,大姑又精心保存至今,才有了今天这个颇有意义的老照片故事的发生。在此,我还要再次特别感谢大姑老人家用心用情珍藏至今。如今获赠,让我们家族晚辈倍感荣幸和自豪!

感谢岁月!感谢亲情!

两张老照片,情牵四代人。[1]

作者简介

杨明强,网名晓风皓月,1963年生,四川营山人,1984年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中文本科,文学学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