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丝颖针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丝颖针茅是禾本科针茅属植物,布于我国四川西北部及西藏高原部分地区。

丝颖针茅形态特征

丝颖针茅多年生丛生禾草。须根稀疏,细而坚韧秆直立,高20~50厘米;径粗约1.5毫米,通常具2节

叶鞘通常长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0.6毫米;叶片卷成针状,茎生者长5~9厘米,分蘖者长达20厘米;圆锥花序窄狭,幼嫩时基部常包藏于叶鞘内,长达14~18厘米;小穗淡绿色或淡紫色,颖细长披针形,长25~30毫米,第一颖具3脉,第二颖具5脉;外稃长约1厘米 (连同基盘),具5脉,顶端生有一圈长约1.5毫米的糙毛,其下具小刺毛。基盘尖锐,长约2.5毫米,密生柔毛;芒二回膝曲扭转,第一芒柱长10~20毫米,第二芒柱长6~10毫米,芒针细弱,长达6厘米,芒全部具微毛或其芒尖具短小的刺毛;内稃具2脉,无脊。细胞染色体:2n=44。[1]

丝颖针茅生长环境

丝颖针茅分布于山地阳坡和小阳坡的中下部半干旱草地中。较耐低温,常与小颖短柄草 (Brachypodium sylvaticum var.Breviglume)、溚草 (Koeleria cristata)、火绒草 (Leontopodium calocephalum) 等组成高原地区较为耐旱的群落。分布地区常为20o~40o的斜坡地,土壤干燥较紧实。喜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分布区土壤的pH6.5~7.5。丝颖针茅形成相对较紧密的株丛,株丛内温度相对较高而较湿润。冬季其更新芽处于株丛中,生境条件较好时,能较顺利地越冬,次春再生良好。

丝颖针茅分布范围

丝颖针茅分布于中国四川西北部及西藏高原部分地区。

丝颖针茅生态特征

丝颖针茅分布于山地阳坡和小阳坡的中下部半干旱草地中,较耐低温,常与小颖短柄草(Brachypodiumsylaticumvar.breviglume)、落草(Koeleriacristata)、火绒草(Leontopodiumcalocephalum)等组成高原地区较为耐旱的群落。分布地区常为20-40度的斜坡地,土壤干燥而较紧实。丝颖针茅喜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分布土壤的pH值常为6.5—7.5。丝颖针茅形成相对较紧密的株丛,株丛内温度相对较高而较湿润。冬季其更新芽处于株丛中。生境条件较好时,能较顺利地越冬,次春再生良好。[2]

丝颖针茅饲用价值

丝颖针茅生长早期,草质柔软,绵羊牦牛喜食。但结实后,因其外稃基盘尖硬,并具有倒生的刺。当山、绵羊等家畜放牧于该类草地时,尖硬的基盘易刺入羊的皮肤以至肌肉和内脏,给山羊、绵羊造成危害。因此,对有此类植物草地的利用与管理,采用的主要措施:

每年春季早期放牧,结实后即禁止放牧;

在未结实前进行刈割,减少结籽的机会,以抑制其生长和繁衍;

冬春枯草期可行有控制地烧荒,以减少种子萌发生长和更新芽安全越冬的机会,从而抑制这种草的生长和发展。[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