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丝路边城腾冲行(刘文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丝路边城腾冲行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丝路边城腾冲行》中国当代作家刘文奕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丝路边城腾冲行

腾冲,云南靠近缅甸的一座边陲小城,曾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誉为“极边第一城”。历史悠久的南方丝绸之路西段-永昌古道从这里经过,抗日战争也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抵达腾冲的时候,暮色已经很深沉了,这座小城宛如襁褓中的婴儿,瞪着闪亮的眼睛,安然又有精神。从空中俯瞰腾冲,只见广袤无际的黑幕中,点点灯火显出的城市轮廓貌似一圈湖盆,仿佛溢满了宝石,在远处眨动闪烁着,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循着这炯炯炫目的光芒,穿越时空,来领略她的风采与情怀吧。

(一)国殇墓园

国殇墓园位于腾冲西南叠水河畔小团坡下,来到国殇墓园,看到一面墙,用蓝色字体写着“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名录墙全长133米,镌刻着103141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盟军将士、地方抗战人员等名单。墓园门口四个蓝色大字“国殇墓园”,庄重而肃穆。

进入墓园,一口警钟肃立在一侧,两只和平鸽立于钟顶,暗褐色的钟身在阳光下凝重深沉,寓意着警钟长鸣。

忠烈祠,这里留存众多国民党要员的题词和碑刻,祠前的石刻“碧血千秋”,义薄云天,铭示着为国赴难的决意和忠贞。

腾冲在抗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1942年5月,日军侵入缅甸,切断滇缅公路,随即占领怒江以西包括腾冲在内的大片国土。腾冲沦陷后,中国军队将日军阻隔于怒江西岸。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经过浴血奋战收复腾冲,阵亡将士9168人,腾冲成为中国沦陷区中第一个被光复的县城。

为纪念阵亡的英烈,由辛亥革命元老、时任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倡导而修建了抗战陵园,1945年7月7日落成,李老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

导游在一处讲解的时候,我们正好站在两株红豆杉树下,抬头一看,枝头挂了好多红红的果子,不想南国的红豆,竟在这里第一次见识到了。红豆乃寄情相思之物,在此更易激发人的情绪吧。多少风华正茂的痴情男儿,带着对心上人的思念洒尽了最后一滴热血;多少犹带稚气的年轻人,未及情窦初开,却已长眠于这里。

我们每人买了一枝黄色或白色的菊花,献于纪念碑前。墓园里碑刻很多,记录着远征军英勇抗战的史实,一座座丰碑肃然挺立着,忠魂昭日月,正气贯云霄,苍木无言,青山有幸。

聆听着导游的讲解,缓缓而行。走到半坡的小路,我迈不动脚步了。只见沉默的一排排墓碑,沿着山坡,从坡底到顶部,密密匝匝,让人内心极为震动和惊颤。

那是一种难以表述的扎心。矮矮的圆顶方形墓碑,一排排,一列列,如同战训时的列队,直至坡顶,布满一面山坡。简陋的墓碑上仅仅写着“二等兵沈长保,二等兵唐福成……”

在那个战火连绵的年代,白发苍苍的母亲也许日夜翘首期盼着儿子的音讯和回归,满腹牵挂的父亲可能撒手而去却难以瞑目,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就这样,安息在边陲异乡。

为了和平自由,舍身卫国,那都曾是一个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啊!

敬礼!向长眠于此的抗日英烈致以最大的敬意!

今天,硝烟沉寂已久,但和平依然路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莫忘了那些惨痛流血的岁月。

(二)龙川江漂流

腾冲日落的时间比东部沿海要晚一些,下午四点钟,太阳还挂在半空中。龙川江漂流,从月老潭开始,大概漂流五公里多。竹筏悠悠而下,江水非常清澈,河边的老牛安闲地啃着草,偶尔有小木屋晃过,河滩堆积着连绵的鹅卵石,竹竿挣着哗啦啦地响,像是漂进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

行进的前方,远远地看到一群白鹭,始终隔着一段距离,竹筏靠前了,白鹭又飞远了。白鹭优雅而安闲,翩翩起舞,想起了我家乡小河的那群白鹭。

顺水漂流,时急时缓,抬眼正对着横亘绵延的暗褐色的山,艄公说,那就是高黎贡山。翻过山的另一边是怒江,过了江就是保山了。

滇西抗战,中日军队隔怒江对峙长达两年之久。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天险,仰攻高黎贡山。7月,远征军右翼第二十集团军突破日军高黎贡山-龙川江防线,分三路围攻腾冲坝子,抗战反攻的序幕从此拉开。焦土腾冲的惨烈,在墓园的纪念馆刚看过。

也许目之所及,当年也曾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今天,这里分外的宁静与安然。

高黎贡山沉默矗立着,夕阳下更显一份庄严和厚重。龙川江浅缓的江水不息流淌着,多了一份温柔和雅韵。

祥和,安宁,山川相融相伴,时光仿佛在此放缓,真想在此长久驻留。

(三)腾冲地热

漂流结束,晚饭后去了洞山温泉,水滑滑的很舒服,据说因为水中硫磺含量比较大。室外的露天池子别有意境,沿着山坡分布,泡了几个池子,水温不等,越往顶部的池子,温度越低一些。

刚开始几个人在下面的池子,后来换池子走散了,再后来自己在半山腰守着一个,身子缩在池水里,只露出个脑袋,仰望着静谧的夜空,好奇妙的感觉。发发呆,啥也不想,脑袋空空的,心灵好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腾冲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第二天去了腾冲的热海公园,只见山谷里面雾气缭绕,如梦如幻,似有《西游记》里面妖魔王刚出场时的感觉。

山谷里流淌着汇集的热泉,水面带着腾腾的热气,更奇妙的是有一些喷气孔,突突不停地喷气,浓浓的硫磺味弥漫四周。

热海公园里的珍珠泉太神奇了,冒着泡泡,沸腾翻滚着,水花四溅,想不到流到地表的水的温度竟然这么高。

最壮观的要属热海大滚锅了,名字起的真形象,湛蓝的一大池子沸水,水蒸气随风飘荡,四处弥漫着,在山上出现这么一个大池子,很不可思议。

热海大滚锅旁边还有一地锅,盖着一个大锅盖,大家都在这煮鸡蛋,不到十分钟就熟了,煮的多,也有混淆拿错别人的。有民间俗语“云南十八怪,鸡蛋用草串着卖”。鸡蛋用草编起来,一串四个鸡蛋卖五块钱,大多数人都手提一串,大人小孩走着坐着吃鸡蛋,也是很独特的风景。

北方进入了隆冬季节,百草已经凋敝,这里樱花正盛,可能受地热影响吧,谷底成排的樱花开的非常艳丽,仿佛闯进了武侠影片中绝世高手修炼的世外之地,恍惚中又走入了春天的烂漫。

腾冲,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四)腾冲古城

晚上在腾冲大剧院观看了《梦幻腾冲》演出,艺术再现了腾冲的历史和生活片段,非常精彩。从过去马帮路途的艰辛,大宅里的风云生活,到悲壮英勇的抗战,欢乐与悲伤的各个场景,极尽渲染和表现力。沉湎在那些生动的画面和故事中,心情久久难以平息。

白天迫不及待地想要在古城里寻找一下历史的印痕。腾冲在抗日战争时期饱经战火的摧残,千年古城沦为一片废墟,现在看到的可能都是重建后的建筑。看到一个牌坊,上面书写“棕包街”。沿着青石街道四处溜达,古朴的客栈,幽深的宅门,别致的亭台楼阁,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和沧桑。

腾冲自古以来就是边陲要地,马帮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电视剧《大马帮》展现的就是过去腾越马帮传奇的生活故事。南方丝绸之路从成都出发,分两条路,或经雅安、西昌、大姚的灵关道,或经宜宾、昭通、昆明的五尺道,到大理后汇合,此为南方丝绸之路的东段。西段从大理经保山,到腾冲,再抵达缅甸、印度等地,此路国内段被称为永昌古道。国内的丝织品、茶叶等沿着这条路输出去,国外的翡翠玉石等也运进来,贸易的商品实际多种多样,腾冲处于这条大通道的要冲,国际物资和文化在这里汇集和交流。

腾冲玉石店特别多,因邻近缅甸,腾冲成为了入境翡翠玉石的集中地,聚集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和生意人。高高的文望楼,古香古色,下面一个玉石店的门口挂着块赌石的牌子,上写“爱拼才会赢”,感觉有点挺搞笑。看着那些黑乎乎的翡翠原石,想起影视中著名的赌石故事,可惜囊中羞涩,外财难发,舍不得去碰碰运气。

腾冲古城内,小桥流水,不输江南风韵。穿古城而流淌的小溪,清流潺潺,见一洗菜的老媪,弯腰起伏,把一篮子青菜一棵一棵在水中洗摆,又放好于篮中。我在水车旁呆呆地看着她从容不迫的动作岁月已经在她的脸上刻画了很多褶痕。恬淡安详的老人,肯定有很多吸引人的故事,想探问一下,又不知从何话题开口,踟蹰半晌,还是不打扰了吧。此刻已是安好,何必再去撕开记忆?也许,经历过乱世沧桑,今日的平和就是最大的幸福吧。

(五)古镇和顺

古镇和顺,丝路上的一处重要驿站,坐落在腾冲城外西南约4公里处,被称为“出国的最后一站,回国的第一站”,在2005年央视评出的“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位列榜首。遥想过去马帮的铃声不绝于路,夜晚风尘仆仆地赶来歇脚,天不亮又顶着星光出发,我们脚下的路,就是历史上马帮曾络绎不绝的古道了。我感觉走着的不仅仅是一条乡间路,更是走进了历史、走在自己人生的一个坐标点上。

镇口处有两座美丽的石拱桥,名为“双虹桥”,几座高大的牌坊和拱门,上书“文治光昌”、“冰清玉洁”等,彰显着此处丰厚的文化底蕴,古镇联结的不仅是一条商旅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

一株一品红挺立在道旁,北方只能存活于温室里的盆栽植物,却在气候宜人的这里长成了树,满树红红的叶子热情似火,给人强烈的感染力。

进入镇子首先参观了和顺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布局典雅,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它的渊源可追溯到清末成立的“咸新社”和之后的“阅书报社”,反攻腾冲时曾作为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的司令部。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让我很惊讶一个古镇的图书馆竟然这么高大上。

和顺古镇在明清出了8个举人,403个秀才。文昌宫,总兵府,留下了诸多古迹,让后人凭吊产生无限的感慨。每一座大院,充满了故事和传奇,个别的留下了文字记载,更多的,湮没在了历史长河的岁月里。

在一家店铺的门口,驻足良久,门旁挂着一幅对联:结玉缘丝绸之路独领风骚,走夷方茶马古道铸就辉煌。走夷方如同我们熟知的闯关东、走西口,过去人们闯荡东南亚一带被称为“走夷方”,和顺是侨民之乡,正是当年那些背井离乡外出打拼的人,促进了丝路上各民族间的融合和交流。

最给我震撼的是大马帮博物馆。那些古朴破旧的马灯,照亮过西南丝绸之路的夜晚,风雨交加的跋涉,马灯给了多少夜行人温暖和力量,陪伴过多少人的孤独和寂寞。沉默而威严的马帮令旗,奇特各异的印章,精致的马铃,以及疮痍斑斑的马鞍等,都浸润着岁月流光,有多少辛酸和血汗无以言说。

一门三户,我从巷口进去,只走了一小段。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匆匆地看上一眼。青石的路,窄窄的巷子,尽感时光的沧桑。

踏着石板路,摸着古老的石头墙,恍惚走神,差点撞在路边摊位上,小老板亦无所怪。

古镇原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和”与“顺”,寄托着无数人的心愿和期盼,是不甘的梦想,是未了的情怀。

这里蕴含的历史信息太丰富,可是时间太短,只能走马观花观看一部分。望着古朴的建筑群,沉默的古道,舍不得离去,好想再多待一会,让身心多浸染一些时分。也许曾有文人墨客,也如我这般在镇头伫立,凝望着这条用生命和血汗拓出的古道吧。

虽然行程匆匆,只能惊鸿一瞥,但生命的轨迹在此划过,我也粘上了这千年古道的风尘,留待以后慢慢回味和品咂。说不完的悲欢离合,叙不尽的古道沧桑,红尘中新的故事继续写就和流传。[1]

作者简介

刘文奕,男,爱好文学和户外运动。风风雨雨的路上,想用文字记录下人生的酸甜苦辣,希望多少年后还可以温暖自己,也期待结识更多有缘的朋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