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丝点地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丝点地梅
t01bdc25037a75732d2.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736705&sid=594945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丝点地梅

汉语拼音:Sī Diǎn Dì Méi
别名:喉咙草
性味:味苦、辛,性寒
功能: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急性结膜炎,偏正头痛,牙痛,跌打损伤

丝点地梅,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丝点地梅Androsace filiformis Retz.var.glandulosa Kryl.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急性结膜炎,偏正头痛,牙痛,跌打损伤。[1]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丝点地梅

拼音名:Sī Diǎn Dì Méi

别名: 点地梅、喉咙草、报春花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droxace filiformis Retz.[A.filiformis Retz.var.glandulosa Kryl.

来源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东北点地梅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

5-6月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000m的潮湿草地、林下或水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全株几无毛或部分有纤毛。主根不发达,具多数纤维状须根。莲座状叶丛单生,直径2-8crn;叶柄纤细,等长于或稍长于叶片;叶片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6-25mm,先端钝或稍锐尖,基部短渐狭,边缘具稀疏小牙齿,无毛。花葶通常3至多枚自叶丛中抽出,高2.5-15cm,无毛或仅上部被稀疏短腺毛;伞形花序多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2mm;花梗丝状,长短不等,长2-7cm;花萼杯状,长2-2.5mm,5分裂,分裂约达中部,裂片三角形,先端锐尖,具极狭的膜质边缘,无毛或有时疏被腺毛;花冠白色,直径约3mm,筒部比花萼稍短,5裂,裂片长圆形;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内,花丝长约0.4mm,花药长圆状三角形,长约0.3mm,子房球形。蒴果近球形,直径约2mm,果皮近膜质,外被宿存花冠,5瓣裂。种细小,多数,棕褐色,近长圆形,直径约0.3mm,种皮有网纹。花期5-6月,果期6-9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皱缩,叶莲座状丛生,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0.6-2.5cm,先端钝或稍锐尖,基部渐狭,边缘具稀疏小牙齿,无毛,淡黄色;叶柄纤细,等长于或稍长于叶片。花葶纤细,黄色至红色,上部被短腺毛;伞形花序多花;小花淡黄色。气微,味淡。

性味

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咽喉肿痛;口疮;牙痛;火眼;偏正头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丝点地梅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丝点地梅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