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的流逝(王國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西的流逝》是中國當代作家王國華的散文。
作品欣賞
東西的流逝
以美的語言抵抗某種東西的流逝。世界有許多東西時時刻刻都在變。但付秀瑩相信那些不變。正是這種相信使一種抒情的美學傳統落地生根,生出了旺盛的枝芽。特別要提到,儘管付秀瑩和那些文學前輩在語言表達上各有不同,但本質上他們都不屬於客觀冷靜的書寫者,相反,他們是對自己的村莊「情有獨鍾」者。為所熱愛的村莊和村人畫像是這些文學前輩/有情者們心心念念的事業,他們各自以獨有的方式將一個個無名的村莊點亮。沈從文,蕭紅,師陀,孫犁,莫不如此。讀付秀瑩的小說會想到,她在以她的芳村書寫完成一種對中國文學抒情傳統的繼承。
《花好月圓》是她的短篇作品,令人難以忘記。17歲的農村姑娘桃葉在茶室工作,她目睹了一對男女的茶室情緣,也目睹了他們最終在茶室緊緊擁抱再醒來。這對桃葉來說當然是一次震驚體驗,她由此完成了一個少女的成長。「花好月圓」題目之下,是慘烈的情愛故事,似乎也是非名譽的和道德的。如果在當代另外的文本里,它還可能與種種道德束縛有關,但付秀瑩卻將之寫得詩意。「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茶樓照舊熱鬧。那件事,人們議論了一時,也就漸漸淡忘了。花好月圓的茶室,一切如舊。每天,迎來送往,滿眼都是繁華只是桃葉卻有些變了。她喜歡站在茶室外面,那一株茂盛的植物下面,默默地看茶室門上掛着的牌子。一看就是半晌。花好月圓。這幾個字瘦瘦的,眉清目秀,很受看。」(《花好月圓》)故事只是這位作家的渡引。她在文字中執意傳遞的是對世界的另一種思考,一個女孩子面對外面的世界,她執意要看到好的那部分。這個世界上令人悲傷的事情未免太多了,這位小說家致力於將那些悲傷、灰暗、不快和痛楚進行一種創造性的轉化。
這樣的創造性轉化正是中國抒情文學傳統的精粹。將付秀瑩的寫作放在現代抒情文學傳統中是恰切的。諸多批評家們都指出了這一點。當然,付秀瑩更多地還是讓人想到荷花澱文學傳統,想到孫犁的《荷花澱》、《鐵木前傳》。這種聯想有強大的理由,付秀瑩的芳村坐落在冀中平原,她筆下的人物及風土屬於典型的中國北方風情,《鐵木前傳》中的小滿兒,《秀色》中的張品,還有《哦,香雪》中的香雪、鳳嬌……文學作品裡,那些生活在冀中平原大地上的農村女孩子們都已經年華老去了吧?我們很久沒見到她們了。突然有一天,她們在付秀瑩的筆下活過來,她們是望日蓮,是桃葉,是愛梨……這些人物的眉眼音容如此鮮活,仿佛從來沒有老去。
某種意義上,付秀瑩是聰慧的、有敏銳藝術感受力的「繡娘」。她在使用一種傳統技藝為芳村「繡像」。繡者所使用的技法也許是傳統的,但是,很奇妙,每個人又都鮮活。人物永遠生動,花果永遠繁盛。這多半緣於她的現代人視角。那些女人們的心思彎彎曲曲,話裡有話又意在言外,那是一群冰雪聰明八面玲瓏的女人們,她們介意得失又一往情深,極度敏感但又講究顏面。她的語言緣自中國古典文學傳統,但是,她卻能帶給我們新的閱讀感受。芳村的「繡像」在當代中國文學圖譜里如此獨特。它的意義與視頻、圖片以及普通繪畫作品如此不同。繡像裡帶有繡娘的溫度、體貼以及熱愛。看「繡像」,你很難不聯想到繡娘本人的全身心投入,她的一絲不苟、心無旁騖。她對芳村的逼真描繪甚至使你疑心這不是繡像而是照片。但你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的誤判。這個村莊並沒有使我們產生距離感,因為這位作家有現代人的眼光和理解方式。
作者簡介
王國華,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