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至县木塔乡利安初级中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0426/3989ec5cb1ad4ab6bd6776a147a9e073.jpeg width="30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670643499_12112387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
'''东至县木塔乡利安初级中学'''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ef>[https://www.sohu.com/a/384824703_455364 定了!中央明确今后加强中小学这项教育,补齐素质教育“短板” ],搜狐,2020-04-01</ref>,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 、面向未来,使学生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
'''东至县木塔乡利安初级中学'''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ref>[https://www.sohu.com/a/384824703_455364 定了!中央明确今后加强中小学这项教育,补齐素质教育“短板” ],搜狐,2020-04-01</ref>,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学生坚持学习[[ 科学]] 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
 
 
 行艰苦奋斗的统一<ref>[https://www.sohu.com/a/305021873_100217127 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 ],搜狐,2019-03-31</ref>。
 
 行艰苦奋斗的统一<ref>[https://www.sohu.com/a/305021873_100217127 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 ],搜狐,2019-03-31</ref>。
  
行 12: 行 16:
 
 东至县木塔乡荣兴村,又称黎痕,地处皖赣交界,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为皖赣特委所在地,曾是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重要驻地和集结地。八十七年前,红军在这里生动演绎了军民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革命情谊。
 
 东至县木塔乡荣兴村,又称黎痕,地处皖赣交界,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为皖赣特委所在地,曾是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重要驻地和集结地。八十七年前,红军在这里生动演绎了军民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革命情谊。
  
1934年7月,[[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第五次反“围剿”的艰苦时期,派出中央苏区七大主力之一的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当部队转战到皖赣交界时,已历时3个多月,持续经历了30多次大仗,减员到2000余人,急需休整。在皖赣特委和秋浦县委的迎接下,红七军团来到了黎痕苏区,当地群众一边帮助红军设立医院,精心护理伤病员,一边踊跃参加红军投身[[ 革命]] ,到处呈现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互送的动人场面,红七军团迅速得到发展壮大。
+
1934年7月,[[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第五次反“围剿”的艰苦时期,派出中央苏区七大主力之一的红七军团北上抗日,当部队转战到皖赣交界时,已历时3个多月,持续经历了30多次大仗,减员到2000余人,急需休整。在皖赣特委和秋浦县委的迎接下,红七军团来到了黎痕苏区,当地群众一边帮助红军设立医院,精心护理伤病员,一边踊跃参加红军投身革命,到处呈现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互送的动人场面,红七军团迅速得到发展壮大。
  
 今年87岁的王金如是[[ 革命]] 烈士王绍叶的女儿。当时年仅20出头的王绍叶和周边的500多名村民一起加入了红七军团,先后参加了多次战斗。在一次突围战斗中,王绍叶为掩护战友和伤病员英勇牺牲,而那时的王金如出生才2个月。
+
 今年87岁的王金如是革命烈士王绍叶的女儿。当时年仅20出头的王绍叶和周边的500多名村民一起加入了红七军团,先后参加了多次战斗。在一次突围战斗中,王绍叶为掩护[[ 战友]] 和伤病员英勇牺牲,而那时的王金如出生才2个月。
  
 
 “来到这个红军纪念馆,我才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增添自己的一份力气。”
 
 “来到这个红军纪念馆,我才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增添自己的一份力气。”
  
 红七军团在黎痕期间名为休整,实则一刻未息。部队先后于大板、昭潭、杨林、陈镇、木塔、黎痕一带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拉锯战、转盘式战斗。与此同时,还广泛[[ 宣传]] 中国共产党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帮助地方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巩固和扩展实力,为至德县(东至)后来的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红七军团在黎痕期间名为休整,实则一刻未息。部队先后于大板、昭潭、杨林、陈镇、木塔、黎痕一带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拉锯战、转盘式战斗。与此同时,还广泛 宣传[[中国共产党]] 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帮助地方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巩固和扩展实力,为至德县(东至)后来的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红七军团在我们这个地方留存下来的一些[[ 红军]] 力量后来就成为我们这一带革命区域的重要武装力量,以至于领导骨干。正是因为这样,后来这些地方能够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以至于这些力量一直保存到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融入到新四军第一支队,这就是这支部队在我们这个地方(修整)在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
 “红七军团在我们这个地方留存下来的一些红军力量后来就成为我们这一带革命区域的重要武装力量,以至于领导骨干。正是因为这样,后来这些地方能够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以至于这些力量一直保存到[[ 抗日战争]] 爆发以后,融入到新四军第一支队,这就是这支部队在我们这个地方(修整)在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穿越80多年的沧桑岁月,现在的黎痕,红色火种仍在闪耀光彩。沿着革命先辈开创的道路,黎痕正立足丰厚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 资源]] ,通过坚持发挥红色党建领航的带动力,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
 穿越80多年的沧桑岁月,现在的黎痕,红色火种仍在闪耀光彩。沿着革命先辈开创的道路,黎痕正立足丰厚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通过坚持发挥红色党建领航的带动力,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战略]] ,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 基因]]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我们木塔乡将始终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民生建设为抓手,着力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努力开创红旅小镇建设的新局面。”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我们木塔乡将始终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民生建设为抓手,着力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 努力]] 开创红旅小镇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於 2024年4月25日 (四) 11:20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東至縣木塔鄉利安初級中學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1],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使學生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 行艱苦奮鬥的統一[2]

校園諮詢

東至黎痕:紅軍駐足休整地 紅色基因代代傳​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講好黨史故事、弘揚紅色精神,我台記者以採風調研的方式,走訪革命老區、尋訪革命遺址、重溫紅色記憶。從4月9日起,《池州新聞聯播》開設【奮鬥百年路 奮進新征程——紅色記憶】專欄,回顧黨的光輝歷程,汲取奮進力量。

東至縣木塔鄉榮興村,又稱黎痕,地處皖贛交界,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為皖贛特委所在地,曾是紅七軍團北上抗日先遣隊重要駐地和集結地。八十七年前,紅軍在這裡生動演繹了軍民水乳交融、親如一家的革命情誼。

1934年7月,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在第五次反「圍剿」的艱苦時期,派出中央蘇區七大主力之一的紅七軍團北上抗日,當部隊轉戰到皖贛交界時,已歷時3個多月,持續經歷了30多次大仗,減員到2000餘人,急需休整。在皖贛特委和秋浦縣委的迎接下,紅七軍團來到了黎痕蘇區,當地群眾一邊幫助紅軍設立醫院,精心護理傷病員,一邊踴躍參加紅軍投身革命,到處呈現父送子、妻送夫、兄弟互送的動人場面,紅七軍團迅速得到發展壯大。

今年87歲的王金如是革命烈士王紹葉的女兒。當時年僅20齣頭的王紹葉和周邊的500多名村民一起加入了紅七軍團,先後參加了多次戰鬥。在一次突圍戰鬥中,王紹葉為掩護戰友和傷病員英勇犧牲,而那時的王金如出生才2個月。

「來到這個紅軍紀念館,我才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傳承紅色基因,為祖國的未來建設增添自己的一份力氣。」

紅七軍團在黎痕期間名為休整,實則一刻未息。部隊先後於大板、昭潭、楊林、陳鎮、木塔、黎痕一帶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拉鋸戰、轉盤式戰鬥。與此同時,還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並幫助地方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鞏固和擴展實力,為至德縣(東至)後來的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紅七軍團在我們這個地方留存下來的一些紅軍力量後來就成為我們這一帶革命區域的重要武裝力量,以至於領導骨幹。正是因為這樣,後來這些地方能夠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以至於這些力量一直保存到抗日戰爭爆發以後,融入到新四軍第一支隊,這就是這支部隊在我們這個地方(修整)在革命歷史上的重要影響和作用。」

穿越80多年的滄桑歲月,現在的黎痕,紅色火種仍在閃耀光彩。沿着革命先輩開創的道路,黎痕正立足豐厚的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和生態文化資源,通過堅持發揮紅色黨建領航的帶動力,加快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我們木塔鄉將始終堅持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以民生建設為抓手,着力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活動,努力開創紅旅小鎮建設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