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周殉馬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周殉馬坑是一處春秋時期的齊國君主和大貴族墓地。已發現大、中型墓20餘座。在其中5號墓的周圍發現了大規模的殉馬坑。殉馬坑在墓室的東、西、北三面。東西各長70米,北面長75米,寬5米,三面自然連接,成為一體,全長215米。據專家考證,殉馬多數是6-7歲的壯年馬,是人為處死後,按照一定的葬式排列而成,馬分兩行,排列整齊,昂首側臥,四足蜷曲,呈臨戰姿態,好像只要聽到戰鼓擂動還會四蹄騰空。

景點介紹

東周殉馬坑位於淄博市臨淄區河崖頭村西。墓主為齊景公,是繼姜太公後第25代國君,在位58年,是齊國執政最長的一位國君。墓室南北26米多,東西23米餘,槨室位於墓室中部,用自然石塊壘砌,南北長8米,東西寬7米,深5米。墓早年被盜,隨葬品無存,唯周圍的殉馬坑大部分保存完好。 殉馬坑在墓室的東、西、北三面,東西各長70米,北面長75米,寬5米,三面相連,全長215米。1964年山東省考古所發掘了北面西段54米,清理殉馬145匹;1972年發掘清理了西面南端30米,殉馬83 匹;1980年於西面南端建起殉馬坑展廳,展示殉馬106匹。殉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地段2.78匹,全部殉馬當在600匹上下,屬世界罕見。殉馬全系壯年戰馬,且均為騸馬,是被處死後人工排列而成,馬兩行,前後疊壓,昂首側臥,四足蜷曲,形作奔跑狀,呈臨戰姿態,威武壯觀。自1983年展出開放以來,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遊人。 那時的中國人講的是馬上千秋,「千乘之國」就有威加四海的雄風。 600 多匹馬可裝備 150 多輛戰車,相當於一個小諸侯國的全部軍力。由此可見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國經濟的發達,軍力的強盛。 齊景公名杵臼,是姜齊的第 25 代國君,在晏嬰的輔佐下,在位 58 年,是齊國執政最長的一位國君。據載,在他的後期「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十分腐化。而且特別喜歡馬,在宮中有專門給他養馬的人,他的愛馬死了還要處死養馬的人。[1]

評價

殉馬坑的發現和發掘,實屬罕見。自開放以來,吸引了眾多的遊人,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極大關注。著名的繪畫大師劉海粟先生看後,即席揮毫寫下了「殉馬奇蹟天下無」的贊語。國際友人奧地利前總統基希施萊格博士看後,當場寫下了讚頌的美句:「這是一個給人深刻印象的,真正獨一無二的歷史遺址。」李鵬、劉華清、華國鋒、趙紫陽、萬里、田紀雲、楊靜仁、雷潔瓊等十幾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都慕名前來參觀,給予高度評價。 看到這古代齊國戰馬列成的軍陣,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秦兵馬俑,但是,齊景公的殉馬要比秦兵馬俑早 280 多年,而且秦始皇葬的是陶俑陶馬,齊景公葬的是赫赫真馬。難怪有人看了景公殉馬大為驚嘆,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秦皇兵俑數千自以雄風第一夸天下; 齊侯殉馬六百人稱舉世無雙表古今。[2]

相關記載

在齊國故城郭城東北部淄河西岸,河崖頭村西,有一處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貴族墓地,已發現大、中型墓二十餘座。其中有一座殉馬墓,墓室夯築而成,東西二十三米多,南北二十六米餘,有寬闊的南墓道,槨室是用自然石塊砌成。墓在古時被盜掘多次,根據殘存的各類器物的陶片推斷,屬春秋晚期。 在墓的東、西、北三面有一「門」形殉馬坑,三面相連全長215米,寬為五米。坑內殉馬由西南端開始,按順時針方向成兩行排列,馬頭向外,昂首側臥,作奔跑狀,井然有序,氣勢雄偉壯觀,經鑑定,馬是被處死後經人工排列而成。一九六四年清理了北面五十四米,殉馬一百四十五匹。一九七二年又發掘了西面南端三十米,殉馬八十三匹。按排列密度推算,全部殉馬當在六百匹上下。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前所未見。 馬是商周時期國家的重要戰備資源,也是奴隸主貴族的重要財富。因為當時軍隊的主體是車兵。戰鬥開始,甲兵縱橫,馳騁衝擊,以決勝負,步兵跟從車後,只起輔助作用。所以馬匹的多寡,是國力強弱的標誌之一。當時戰車由四馬駕挽,兩服兩驂,每輛配備甲士三名,稱為一乘。春秋時期,「千乘之國」即為大國,六百匹馬可裝備一百五十乘,相當或超過一般小諸侯國的實力。 文物考古部門考證認為其墓主人為景公杵臼。齊雖為大國,君主死後殉葬如此眾多的壯馬,也不能不使人驚訝。齊景公,公元前五四七年至前四九0年在位,是繼姜太公後第25代國君,在晏嬰的輔佐之下,在位58年,是齊國執政最長的一位國君。「好治宮室,聚狗馬」,《淪語.季氏》也有「齊景公曾有馬千駟」的記載。 [3]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