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业报难逃偿宿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业报难逃偿宿债,愚放生前,饭量少,仅一碗或无食,精神懒无力。工厂搬布匹,一匹已喘声嘘嘘。放生后,特好,每餐,饭三碗,精神抖擞,一次可扛布匹二、三,气力倍增,轻松自在,真天渊之别也。

原文

   愚业重矣!非此世,过去,即种诸恶因!故恐惧刀兵劫,知己劫数难逃。或言短命相,无过三十,其言不假,至今,行善之日几奚?所患病,业障也,直不愈;如忧箭射心,容色憔悴,悲苦莫名。

十三、四岁,凡吃、喝、嫖、赌,皆习染。本家中幺子,倍受宠,几至骄纵蛮横,乖违难调。偶有不如意事,必斥父母,甚而拳殴;如此逆子,不报亲恩,反招恶源,令双亲痛心疾首。一旦‘子欲养而亲不待',虽欲反哺,迟矣,呜呼!诚毕生最深疚、长痛处!

嗟夫!因果森森,业海茫茫。十八岁始,至北谋生,职餐事,辗转十年,频换四家,其间川菜活鱼三吃、火锅城、各式大小宴酌,悉皆招办。问何之?言为嗜肉者,若餐餐不见肉食,必愤然,重至诟人。

某日,备喜宴,特设珍禽异兽多道。各桌有鳖肉一盘,宴后,见佳肴几未被食,原封不动,欢喜收回,大块朵颐,竟至两耳流水,难以入眠。

又曾杀害狗、击毙蛇 ...。且平素憎恶蟑螂,因夜半窸窣响,致一夜不眠;急追捕残害,将头与身抽离,渐成癖。

家母与亲姊持长斋,亦多阻挠,还自夸二人宿业皆来担。岂料?语一出,十余年,衰颓羸弱,无法谋生!

吾不敢诳语。有期年,如堕地狱,受椎心刺骨煎熬,其惊恐赤烈,非笔墨形容。年中,夜怯懦颤抖外,昼亦长忧不宁。一日如半载,绵绵漫漫,了无尽期。途经某户,可判,不久为丧家矣!而体虚气弱,常令父母操烦,双亲为此,煞费心思,图求神卜,亦无效用。日日所过,地狱般,苦不堪言。

年后,家父往生。丧间甚忙,延误用餐,致饥饿难捱。待食冷饭,吞入喉,于食道中,忽化热火,烧灼过痛,不能下咽。如此,达一月余。苦哉!人在阳间,身如饿鬼。

诗曰:‘恶业因缘果不亡,有朝相遇必遭殃;若人信佛闻经法,切戒贪嗔莫自伤。'

愚明知重病不愈,必不久人世。然求生仍炽!本忏摩心,恳乞菩萨大慈大悲救渡,望遇通人,解脱病苦。一日午后,于公园憩,巧遇善者,谈甚欢,后赠素食健康书。初阅,知素斋者—少病、延寿、长养慈悲心也。遂痛斥己身孽重,阻碍母、姊持斋;当下发愿,从今尔后,改食全素。

食十一日,当夜,现梦境,有鸡、鸭、猪、鱼、虾 ...,皆嗔恚伸‘手'讨债,自此恶境不断。然不为动,仍持之不殆。渐至精神好,头脑清醒、耐力增强、少烦恼。惜仍感不足,单持素,何消宿世重罪?故必有他法可修,念头方起,放生因缘已成。

二年前,即闻放生:累世杀业能灭、又避刀兵劫。此千载难逢不易法,一旦听闻,怎可错失。便在郑居士邀约下,得参加上圆下因老法师主持之放生。

初报名,每迟至;但平日与人相约,皆能准时。惟放生日,晨曦,卧榻上,犹重石压身、如绳索捆绑,动弹不得。 而就车时刻将至,却喘息不止,心似麻痹,死寂无力,焦急奈何?此际,独毅力与坚定心,咬紧牙,勉强爬起;终在千钧一发中,奔上车。故愚能成行,由衷感恩。

愚放生前,饭量少,仅一碗或无食,精神懒无力。工厂搬布匹,一匹已喘声嘘嘘。放生后,特好,每餐,饭三碗,精神抖擞,一次可扛布匹二、三,气力倍增,轻松自在,真天渊之别也。

然频观往昔,造诸恶业,非一朝一夕!

经云:

  ‘己作不善业,今受苦恼果,

  自痴心所作,后则被烧煮。

  如是不善业,己恶心所作,

  今受莫呻唤,何用呼嗟为?’

噫!愚之业,岂二、三年放生可了?同当忏悔、念佛,发长远心,不畏重阻,使信心具足,道心坚固,则心开意解、解冤释结,指日可待。[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