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丙酸钠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丙酸钠,是我国GB2760—2011规定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防腐剂,用于糕点豆制品等;可以单独使用或与丙酸山梨酸配合使用;也可用作啤酒等的粘性物质抑制剂;饲料添加剂等。外观为无色透明结晶或颗粒状结晶粉末,无味或略微有乙酸-丙酸-丁酸气味。对光和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易潮解。

目录

简介

中文名:丙酸钠

化学式:C3H5O2Na

英文名:Sodium propionate

分子量:96.06

基本内容

CAS:137-40-6

化学式:C3H5O2Na

所以一共有4种元素(C H O Na),式量也就是相对分子质量。该式量为:12*3+5+16*2+23=36+5+32+23=96

原子个数为3+5+2+1=11

性质: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色透明结晶或颗粒性结晶粉末。无臭或略带丙酸臭。在湿空气中易吸湿。熔点400℃以上(分解)。1g本品溶于约1mL25℃水24mL乙醇。10%水溶液的pH值为8.0~10.5。

主要应用

1.在食品工业中作膨松剂、面团调节剂、缓冲剂、组 织改进剂、固化剂、营养增补剂、螯合剂等。如作焙制品、糕点膨松剂。面包、饼开的助酵剂、缓冲剂、果胶固化剂(凝胶作用),酵母食料肉类制品组织改进剂等。

2.用于酿造,可增加糖化力,提高发酵能力。

3.在制革中作蒙囿剂,以提高皮革的耐碱力和鞣制的均匀性。

丙酸钠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性状:丙酸钠(137-40-6)为透明颗粒结晶或白色粉末。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醇。

熔点:285-286 °C(lit.)

溶解度:H2O: 0.1 g/mL, clear

水溶解性:995 g/L (20 ºC)

Merck:14,8669

丙酸钠产品用途

用途一:用作防腐剂,用于糕点、杨梅等防霉

用途二:用作杀菌剂、防霉剂

用途三:丙酸钠液湿酸型防腐剂,其抑菌作用受环境PH的影响。在PH5.0时最小抑菌浓度为0.01%,PH6.5时为0.5%。在酸性介质中对各类霉菌、好氧芽孢杆菌或革兰阴性杆菌由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防止黄曲霉菌素的产生有特效,而对酵母几乎无效。此外,也作为食品的防腐剂。

用途四:在制革中作蒙囿剂,以提高皮革的耐碱力和鞣制的均匀性。

用途五:丙酸钠也是酸型食品防腐剂,其抑菌作用受环境pH值的影响。在pH值5.0时最小抑菌浓度为0.01%,pH值6.5时为0.5%。在酸性介质中对各类霉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好氧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防止黄曲霉菌素的产生有特效,而对酵母几乎无效。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于糕点的保存,使用量2.5g/kg(以丙酸计,下同);在3%~5%的水溶液浸泡杨梅中最大使用量50g/kg。还可作饲料的防霉剂。

用途六:防腐剂;防霉剂。

用途七:食品、饲料和防腐、防霉剂。一般添加量为0.1-0.3%。

用途八:杀菌剂、防霉剂。测定转氨酶。食品、饲料和防腐、防霉剂。一般添加量为0.1-0.3%。

丙酸钠制备方法

方法一:碳酸钠粉末在中和锅中溶解,再加入丙酸中和至pH=7~8,中和温度70~100℃,中和时间2~3h。将中和液过滤除去不溶物,清液经浓缩、冷却、结晶、分离、干燥得成品。

CH3CH2COOH[Na2CO3]→CH3CH2COONa

方法二:由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和丙酸溶液而得。

方法三:将碳酸钠溶于热水中,在70℃慢慢加入丙酸,然后加热至沸,pH值应在6.8~7.3,脱色,过滤,减压浓缩,冷却,过滤,干燥即为成品。

方法四:由丙酸与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和制得。

碳酸钠粉末在中和锅中溶解,再加入丙酸中和至PH=7-8,中和温度70-100℃,中和时间2-3h。中和液过滤除去不溶物,清夜经浓缩、冷却、结晶、分离、干燥得成品。

方法五:丙酸和碳酸钠在80-90℃反应2-3小时,pH=7-8,反应毕,经过滤、喷雾干燥得成品。

丙酸钠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急救措施

食入:如果受害人是意识清醒,给予2-4个满杯牛奶或水。经口决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失去知觉的人。获得医疗救助。不要催吐。如果意识清醒,用水漱口,喝2-4满杯牛奶或水。

吸入:立即接触到新鲜空气中删除。如果没有呼吸,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果出现咳嗽或其他症状,送医院救治。

皮肤:获取医疗援助。立即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而去除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子。衣服洗净后方可重新使用。

眼睛:冲洗眼睛,用大量的水冲洗至少15分钟,偶尔抬一下上下眼睑。如果刺激发展,寻求医疗救护。

处理和存储

贮藏方法: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不相容物质。存储防潮保护。

处理:后,彻底冲洗。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使用足够的通风。减少灰尘的产生和积累。避免吸入粉尘,蒸汽,薄雾,或气体。避免接触眼睛,皮肤和衣物。空容器中保留有产品残余物(液体和/或蒸汽),可能会有危险。保持容器密闭。避免食入和吸入。

危害辨识

吸入: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

皮肤:可能会导致皮肤发炎。可能会被吸收,通过皮肤有害量。

眼睛:可能引起眼睛发炎。

食入:可能引起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和腹泻。

曝光控制/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眼睛: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或化学安全护目镜OSHA的眼睛和面部防护条例29 CFR 1910.133或欧洲标准EN166。皮肤:穿戴适当的防护手套,以防止皮肤接触。服装:穿适当的防护服以防止皮肤接触。

呼吸器:的呼吸保护计划,以满足OSHA的29 CFR 1910.134和ANSI Z88.2要求或必须遵循的欧洲标准EN 149工作环境需要时,呼吸器的使用。

曝光效果:高钠血症可能会产生烦躁,易怒,头晕,逐步迟钝,减少流涎,流泪,抽搐和昏迷。脑体液高渗可能导致蜂窝crenation的和不可逆的神经损害。

消防措施

消防: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压力需求的装置,MSHA / NIOSH(或同等学历),以及完整的护具。发生火灾时,可能会产生刺激性和剧毒气体通过热分解或燃烧。灭火剂:使用最合适的灭火剂。在用火喷水,干粉,二氧化碳,或适当的泡沫的情况下。

火灾隐患:可燃

泄漏处理办法

小泄漏/泄露:真空或清扫物质,并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处置容器中。立即清理泄漏,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避免产生灰尘的条件。提供通风。

丙酸钠安全危害特性

类别:有毒物质

毒性分级:低毒

急性毒性:口服-小鼠 LD50: 6332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可燃, 火场排出含氧化钠辛辣刺激烟雾

灭火剂:水, 二氧化碳, 干粉, 砂土

丙酸钠储运特性

库房低温, 通风, 干燥

上游产品

丙酸 纯碱 氢氧化钠

下游产品

L-丙氨酸 茴香脑 丙酸酐 DL-丙氨酸 (5-氟-2-甲基-1H-茚-3-基)乙酸 6-甲基香豆素 3-甲基氧杂萘邻酮 (R)-2-(2,4-二氯苯氧基)丙酸 N-羟乙基-N-羟烷基-Β-氨基丙酸 丙酸苄[1]

参考文献

  1. 丙酸钠食品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