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世博之美(李雪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世博之美》中国当代作家李雪姣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世博之美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访日期间提出的这四句名言,最能凸显上海世博会海纳百川,为世界多种“核心价值”的文明对话。

走进世博园,就像走进了了一片世界建筑艺术和文化文明的海洋。微缩五大洲四大洋于5•28平方公里的精美画卷徐徐展开,A、B、C、D四大展区美仑美奂的汇展尽收眼底,看一天只能“管中窥豹”,看三天只是“雾里看花”,全世界将有关城市的动人传说交给上海,将文化、文明的灵魂融入上海,上海世博园接轨了世界的特色,192个国家和50多个国际组织,每一个参与者都将自己认为最优美、最能代表核心价值的科学技术、建筑内格和人文理念展示在世人面前,尽显“各美其美。”

止于至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理念中,参展方都以凝聚智慧、发扬民族精神感到骄傲。不识上海,就不识中国的近代和现代。卓越、开放和灵感所代表的是“气冲斗牛”的气势。以中国为代表的“仁、义、礼、智、信”同情、公正、责任、谦和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与美国为代表的“自由、理性、法制、人权和个人的尊严”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世博会的舞台上,一派大家风范,尽展“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大美有形,大美有情。上海世博会是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展示众美的大舞台。穿行于世博园区,如同穿行在春夏秋冬四季。一眼泉水,一声鸟鸣、满树红枫、满天飞雪,各国各民族之美如同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在各国建筑荟萃的世博园,红色的中国馆特别的耀眼夺目。这座似仓、似鼎、似冠的红色雕塑状建筑,映入眼帘的那一刻便震撼着我的心灵,注视着蓝天下斗拱巍峨、层叠出挑的“中国红”,一种身为华夏子孙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往事越千年,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上海世博啊,你是海外游子的深深乡愁,你是十几亿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你寄予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鼎盛中华、富庶百姓”的美好期待和不懈追求。

一百多年前,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在上海出现。差不多同时,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追寻城市梦的过程中开始了世博梦的遥想。郑观应、梁启超、吴研人等近代工商界、思想界先驱曾预言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本质上折射了农耕文明的扬弃,对工业化潮流下城市文明的憧憬。

中国馆前的世博轴,像一座顶天立地的高架桥。迎着仲夏的和风,站在世博轴宽广的天道上,可以看到小半个世博园的风貌。一个外表类似贝壳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那是演艺中心,主要用来开展各类表演。走在人如潮、花如海的世博园,可以吃遍世界美食,了解各国风土人情,环游世界,宛如置身地球村。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建筑是城市的细胞,是生活的载体。上海世博会同样用建筑来诠释着她的魅力和人文特质。世博会作为建筑学上不容忽视的一页,直接或间接地改变了世界建筑史。

在世博园,最热门的要数沙特馆。排队时间长达六到七个小时。沙特馆的主体建筑像一艘高悬于空中的巨船——月亮船。乘上这艘船,回头可望见一千多年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场景。

1926年,司密斯•范•德设计的著名的世界博物会德国馆,以其新颖多变的体形构图和细部处理,获得了成功。司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理论,广泛地被人接受。2010年上海世博园里拔地而起的德国馆,用四个不规则的几何体组成,每个单体或头重脚轻,或变形剧烈,连成一体时却相辅相成,平衡稳固。以独特的设计,从建筑学的角度阐扬了德国馆“和谐城市”的主题。

在A片区的日本馆,椭圆形的外观酷似一只等待破茧而出的紫茧。外观用的是一层带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膜结构”,白天能透过阳光发电,夜晚闪闪发光,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

在B片区的新加坡馆,在低碳实践上,体现了亚洲式的智慧。外形如一个桶形的音乐盒,朝南开的“大口”是为了吸风通风和迎接客人而设,屋顶看上去像一顶帽子,而实际上也有遮阳的效果……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诗,此言不虚。站在世博园里一座座风格独特,美不胜收的建筑前,我的心情特别的愉快。心中涌起梁思成先生说过的话: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中,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这些美的建筑,不也是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多姿多彩的个性汇聚,凝聚的是东方明珠上海独有的生命力与生活质量。

谁持彩练当空舞,迷离堤岸花千树。展馆是一个个载体,内容承载着灵魂。面对一场场高科技术的声光电的展演,面对着一个个国家的精英与成果,我听得到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和所有心灵在亲切交流,在阳光下花儿一样开放,灵魂与灵魂之间在尽情歌唱。歌唱人类的文化、文明、和平、与进步。

这里是墨西哥馆,据说,十七世纪有一艘亚洲商船驶过太平洋,目的就是墨西哥。除了中国特色的丝绸和香料,还有当年中国的风筝。四个多世纪后,墨西哥人又把这只风筝带回了它的发源地——中国。

英国馆由一根长达8米的玻璃罐子构成的犹如花体的盒子闯入视野,仔细观看,里面有一颗颗绿油油的种子。

观看世博,真的可以称得上美不胜收。更美的是世博提供给人们的人性化的服务。一天四五十万的人流量入园,尽情享受一份世博的视觉盛宴,精神大餐,园内着白底绿花衣的志愿者,人们亲切地称为“小白菜”,个个有问必答,脸上绽着微笑;在高温天气下排队等待,呈现出的是耐心、宽容与理解,累了一天,排了六七个小时的人,进入了沙特馆、德国馆、看了几十分钟,但出来的人都伸出大拇指说,值!

入夜,世博园里华灯初上,满天星光。凝视着红得像火一样的中国馆,仿佛是一只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燃上海世博圣火,点亮世界每一处的文明,燃过华夏大地,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脸颊映得通红、通红。将五星红旗映得新美如画。昂扬在960平方公里的肥田沃土,以宇宙的速度腾飞。美哉,中国,美哉,上海世博![1]

作者简介

李雪姣,女,1963年3月出生于江西萍乡市安源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