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且尽一杯菊花酒(潘兰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且尽一杯菊花酒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且尽一杯菊花酒》中国当代作家潘兰香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且尽一杯菊花酒

秋天,似乎一下子就来了的。露华渐浓,草木黄落,不待人起凋零伤感之心,菊花便开了,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菊花开了,秋意更浓了。

霜风渐起,暗香浮动于篱畔,不似春花灼灼,菊虽有一样的色彩缤纷,却清幽淡远,翠叶簇花,冷傲枝头,不扰不攘。

世人说菊,绕不过陶渊明。唐元稹诗云:秋丛绕舍似陶家。宋周敦颐云:晋陶渊明独爱菊。的确,陶渊明一生爱菊,他的诗中最明亮的一种植物,是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菊花摇曳的人生,是碌碌红尘中的一枕清梦,人生的途程有那么泥沙俱下的困顿,人淡如菊,是何等的境界。

那年重阳节,菊花开得正好,陶渊明在篱下坐着,看金风舞菊,他忽然起了酒性,想𨘋对面相望日久如老友的南山共饮一杯。酒从何来?先生对着菊丛苦恼万分,忽见一白衣人,自天的另一边穿越田野拂花而来。白衣人携酒,说是受江州刺史王弘之命,来献酒,以贺重阳。烟深雨阔的江湖,这样美好的日子,有人惦念,人生烦恼的风烟一时俱尽。面山,对菊,饮酒,生命这一刻是多么丰美!

重阳佳节,饮酒欢庆,乃古人之风。现在,赋予重阳节的精神意义更广泛。杯酒庆重阳,或许有人为之,但不是时代的主流了,也正因为如此,我更向往古人那杯溢香千年的重阳酒。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看来,宁可抱香枝头死的菊花,也只能残余傲霜枝了。

菊花酒,常饮之亦可延年益寿。从中药理论而讲:菊花,其性味归经属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之功,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医院中药房里的二花茶(菊花,金银花),杞菊地黄丸,都有了菊花的影子,但菊花酒更久负盛名。南宋文学家陆游和菊花酒更有一番轶事:有一回,陆游生病卧床,饮用几杯菊花酒后,即时长了精神,可谓酒到病除。陆游自然欢喜不已,由不得诗兴大发,赋诗一首:菊得霜乃荣,惟与凡草殊。我病得霜健,每却童子扶。岂与菊同性,故能老不枯。其实,从药性而言,也是因人而异的,不是所有人都宜菊花酒菊花饮的。毕竟,中医是讲究辨证施治的。陆游只能说是误打误撞了。

在这个物产丰富的时代,菊花酒不用亲酿,万能的淘宝网上菊花酒琳琅满目,雅致的包装倒与菊花的晚节香相得益彰。在清风明月里,对花而坐,捧出新购的菊花酒,一杯复一杯,夜露滋衣,酒浓话长,良夜如此,可温暖人世的沧桑冷寂吧!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这是唐寅的诗,人世难逢,知交零落,若相逢,且尽一杯菊花酒,且簪一朵金黄菊,歪歪斜斜归去吧! [1]

作者简介

潘兰香,学了医,却做着学医之外的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