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不激不随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不激不随》,ISBN: 9787562075929,出版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年月: 2018年3月,作者: 陈虎。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唯一的法律专业出版机构,始终坚持根植教育,弘扬学术的理念。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已在中国法学界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形象,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品牌图书[2]

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陈虎(陈少文)的演讲录,一共收录了作者的八篇演讲作品,主题包括精神病辩护的困境、冤案平反的制度反思、律师与被告人的关系、恐怖主义与权利的边界、程序失灵的理性解读、庭审实质化的改革背景与动力、有效辩护的中国化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本书内容丰富、文字精彩,充分展现了一个法律人超脱法律之外的大智慧;部分篇目后面附带了参加讲座的人的提问及作者给出的回答,问题独到、深刻,解答更是一针见血,深刻透彻,让读者在已经听过的内容之外又收获更多更深的知识,发人深省。

目录

做一只思想的狐狸(总序) / 001

序言 / 004

01 必须保卫社会?——精神病辩护的困境 / 001

中国刑事法律处理精神病人的制度途径太少太少。中国的法官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一放了之”,要么“一判了之”。这就是律师在选择进行精神病辩护时不得不面对的、独特的中国式困局。

02 仅仅平反是不够的——冤案平反的制度反思 / 025

在建立制度的时候,一定要以性恶论为理论前提,在分析某个社会现象的时候,却一定要以性善论为思考起点,反思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让好人最后办成了冤案。人是善良的,但人类为什么又是邪恶的?这是我们反思冤案时必须思考的维度。

03 律师与被告人:谁说了算? / 049

辩护人应当在辩护目标和事实问题上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但在辩护策略和法律问题上可以适度独立于当事人。辩护人的任何辩护意见都必须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沟通,尽量取得一致意见,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退出辩护。

04 恐怖主义与权利的边界 / 081

世上并不存在一种所谓天赋的人权,任何权利都会在特定情境下被重新界定其适用范围和边界。为了保护更大的国家和公共利益,恐怖主义分子的人权可以得到限制甚至是剥夺,前提是有权剥夺他人权利的机关必须有其他的力量对其加以制衡。

05 程序失灵的理论解读 / 113

任何一个国家的程序法发达,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除了技术因素之外,也许,内心抱有对规则的尊重,对于程序法的有效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宗教不被信仰,法律将形同虚设。

06 庭审实质化的改革背景与动力 / 153

弥散化的事实审理结构是庭审实质化改革的大的背景,就是要把一审变为彻底的事实审,才能让将来的审级制度更符合诉讼原理,让最高人民法院真正能够走到案例指导制度的前沿,让我国变成一个名义上的职权主义国家而实质上的判例国家。

07 有效辩护的中国化 / 165

有效辩护概念在中国语境的出现,尤其是被律师群体主动讨论,其实标志着一种思路的转变:我们不再像以往那样盲目谴责公检法机关,而是反思自身的制度角色。所以,有效辩护概念的出现首先是律师群体自觉意识的一个体现,也是这一群体迈向成熟的标志。

08 知识、观念与利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 175

法律职业共同体成立的标志不在于有没有发生激烈冲突,而在于发生冲突以后,双方是否用法律规则来解决这些冲突。如果冲突解决模式都在法律框架之外,则法律职业共同体就并不存在。

后记 / 185

参考文献

  1. 我国出版社的等级划分和分类标准,知网出书,2021-03-01
  2. 本社介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