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不涉理路不落言筌是中國的一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塊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氣承當。四平八穩,神州永昌。她講究字體的間架結構,平衡布局。也講求字形的沉穩厚重,大氣端莊。橫要平豎則直,切不可頭重腳輕根底輕飄[2]

名詞解釋

不關涉論理和邏輯,不落入語言的束縛。筌是竹製的一種捕魚器,比喻束縛、拘礙,「言筌」即指語言文字的束縛。這是宋代嚴羽(?—1264)在《滄浪詩話》中所提出的有關詩歌學習及創作的要求。這一術語相當於對「妙悟」的解釋,詩歌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要求,它的本質是吟詠情性,注重當下即是的感覺,而不是闡發義理、賣弄學問。學習詩歌,也要避免受到論理和語言文字的束縛。

引例1

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嚴羽《滄浪詩話•詩辨》) (詩歌有特殊的題材,跟書本知識沒有關係;詩歌有特別的旨趣,跟論理沒有關係。然而不多讀書,不多窮究義理,就不能達到極致。只有不關涉論理邏輯、不落入文字束縛的詩,才是上乘的詩。)

引例2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莊子•外物》) (竹筌是用來捕魚的,得到魚就忘記了筌。兔網是用來捉兔子的,得到兔子就忘記了網。語言是用來表達意義的,得到意義就忘記了語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