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作美人轻薄看(吕达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不作美人轻薄看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不作美人轻薄看》中国当代作家吕达余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不作美人轻薄看

古人视读书为安身立命之事,对于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等问题,有着严肃认真的思考与谈论。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家书中,对于读书事与其弟常有谈论。其家书中有文字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这是说有些人读书,虽能语谈口诵以显博学,但其实浮皮潦草,心中所得不多,如同在街上瞟了一眼美人,只留下一点美丽印象而已。

郑板桥主张读书须认真,不能匆匆一览而过。他说苏轼读《易》而至韦编三绝,穿竹简的绳子断了三次;孔子《阿房宫赋》一文时至四鼓,一篇文章反复读到深夜。所以他下结论说:读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即使你记忆甚好,能记住文章内容,也未必就得其精髓。他举唐代三名士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为例,说这三人记忆力都好,有过目成诵的本事,“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一本书不再读第二遍的结果,就是这三人从来没有好文章。

郑板桥主张读书认真,也不是什么文字都精读,在他是有所分别的。他说:“即如《丽人行》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又说:“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左》、《史》、《庄》、《骚》,杜诗、韩文是也。”他平生喜读杜甫诗,言“少陵诗高绝千古,自不必言,即其命题,已早据百尺楼上矣。”举喜爱的篇目如《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及《兵车行》、《史记》、《北征》等,抒其感慨云:“只一开卷,阅其题次,一种忧国忧民忽悲忽喜之情,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其题如此,其诗有不痛心入骨者乎!”

郑板桥选择所读书,首求立意格调要高,其次便要求读书当求精,不以买弄博览逞快意,而要得其精华,有益身心,经世致用。其读书法是书中选优,篇中读精,一书中着力重点章节,一篇中则重视关健段落,以免“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之弊。本此读书重品得要之旨,郑板桥不愿家人读“垃圾书”:“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好的书不能一眼即过,但求有得;坏的书则千万莫沾,以免污目。

郑板桥与家人谈读书,多有其独到的见解,然个别观点与举例未尽妥当,有明显的个人偏好。读书不能单以作品形式与内容论高下,如一概视小说家言、传奇打油为“破烂厨柜,臭油坏酱”就有偏颇,其实这类作品也有优秀与有品位的;而《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仅以《项羽本纪》为最佳,此说也未必客观允当。但郑板桥在家书中所作读书之论,其基本观点是正确的,即使在今天也还没有过时。只要是读书的人,读书切记忌滥忌浮,读有品位而每思有得,也还是基本的要求。

[1]

作者简介

吕达余,男,安徽铜陵人氏,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