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下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下邽镇位于临渭区北部,是临渭区重要乡镇,陕西省重点建设城镇。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名将张仁愿和北宋名相寇准或出生于此,或在此地生活过,素有"三贤故里"之称。[1]

内容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位于临渭区北部,是临渭区重要乡镇,陕西省重点建设城镇。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名将张仁愿和北宋名相寇准或出生于此,或在此地生活过,素有"三贤故里"之称。

地理位置

地名。今为下邽【guī】镇,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北部,距渭南城区28公里。下吉镇原名下邽,是临渭区古老集镇之一。战国时秦(公元前325年前后)置县,治今陕西省渭南市东北。其后屡有废置,元初并入渭南县。西魏时,曾为延寿郡治所。20世纪70年代起称为下吉镇。经陕西省民政厅批准,临渭区下吉镇于2012年4月26日更名为下邽镇。

下邽镇为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为渭北军事重镇。下邽镇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勤劳智慧的下邽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2005年后,下邽镇大力扶植和发展红提葡萄种植业。现在,该镇所辖各村皆有种植,全镇红提种植规模达十余万亩,被誉为"陕西红提第一镇"。2011年,该镇建成渭北红提产业观光园,数十家农家乐开业迎客。2012年初,蔺村成为陕西省红提葡萄避雨棚技术示范基地。

三贤故里

下邽人杰地灵,自古人才辈出。因唐朝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名将张仁愿和北宋名相寇准(961-1023)或出生于此,或在此地生活过,素有"三贤故里"之称。原民革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1898-1992)、原陕西省副省长、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连璧(1917-2001),也分别出生于下邽镇西关村和见驾庄村。名胜古迹有慧照寺(晋)、塔(唐)、秦汉下邽县城遗址、景贤书院遗址等,游览地有张兴斌书法艺术馆、南白村天主堂和红林村梁社开烈士纪念碑等。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醉吟先生,又称香山居士。我国唐代大诗人。远祖在太原,曾祖白温迁居下邽县。贞元十六年(800)考取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周至县尉、翰林学士和左拾遗 贞元二十年(804)春,居易33岁,路经洛阳,徙家下邽故里。据其《泛渭赋序》云:"十九年,天子并命二公对掌钧轴,朝野无事,人物甚安。明年春,予为校书郎,始徙家秦中,卜居渭上。"其故里门前往南百步,就是渭河。那里是一个渡口,古名蔡渡,距离长安约百里。他常常乘船回家,"每三旬而两入",甚为方便。

元和六年(811),母亲病故于长安宣平里第。他和三弟白行简领家人扶柩回到下邽故里。多年未回乡,看到村里变化很大,便写了一首《重到渭上旧居》诗云:"旧居清渭曲,开门当蔡渡。……追思昔日行,感伤故游处。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因惊成人者,尽是旧童孺。试问旧老人,半为绕村墓。……惟有山门外,三峰色如故。"白居易在长安时就有病,回到故里依然未好;不幸的是,此时他惟一的女儿、3岁的金銮子夭折。他"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遂一连写了《病中哭金銮子》、《念金銮子二首》等几首悼亡诗。

是年七月,好友元稹遣人到村,在白居易母亲灵前代祭。次年十月八日,白居易又重新在故里选择茔地,把从前权厝在下邽下邑里的祖父白鳇的灵柩、权厝在河南新郑临洧里的祖母薛氏的灵柩、在襄阳东津乡父亲白季庚和祖母的灵柩,总迁葬于下邽上太庄一处。这一年,他写了《采地黄者》、《首夏病间》、《寄元九》、《寄内》等诗。

元和八年(813)二月,他又把寄葬在符离县的外祖母和四弟白幼美的灵柩,也迁葬到下邽新茔。在故里,他开始督课种田,种了30亩高粱,20畦韭菜。六月,关中大雨,他写了16首效陶潜体的组诗,对其丁忧期之心境、生活、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在序文中说:"余退居渭上,杜门不出,时属多雨,无以自娱。会家酿新熟,雨中独饮,往往酣醉,终日不醒;懒放之心,弥觉自得。故得于此而有忘于彼者,因咏陶渊明诗,适与意会,遂效其体,成十六篇。醉中狂言,醒辄自哂;知我者,亦无隐焉。"此冬奇寒,池写了《村居苦寒》诗。看到胥吏横暴催租,即有《纳粟》诗云:"有吏夜叩门,高声催纳粟。……犹忧纳不中,鞭责及童仆……"。

元和九年,他家居务农。这年五月大旱,他深感"唯农最辛苦"。三弟白行简为了摆脱家计窘境,应梓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卢坦之聘,往其幕中。行简走后不久,居易率家人新建了亭台。台高数尺,上盖一茅亭,推开东窗,可见华山三峰;站在南门,可见渭河中的白帆;是他下棋、休闲避暑的好地方。八月中旬,在好友张殷衡的陪同下,他游玩了蓝田山水,观赏了悟真寺,写下名诗《游悟真寺诗》。九月,有寄白行简诗云:"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冬天,他常"半夜起端坐",摸着新制的布裘,想起无衣无食的农民,写道:"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不久,挚友李顺言来看望他,他半真半假地对李说:"明年身若健,便拟江湖去。他日纵相思,知君无觅处。后会既茫茫,今宵君且住。"

白居易在退居渭上的四年里,诗歌写作很勤奋。如其所言"复多诗中狂,下笔不能罢。惟兹三四事,持用度昼夜"。三四事,指写诗外,还有饮酒、读书、弹琴。在家这一时期,共写诗119首。此年冬,他奉诏授太子左赞善大夫,离开紫兰村,再度走进帝都长安。[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