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会议)原图链接来自 上海大学主页 的图片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始建于1988年,由上海工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联合成立,学院是在钱伟长老校长亲切关怀下成立的上海市高校中第一所计算机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清华大学教授李三立为首任院长。1994年,随着新上海大学的诞生,原上海大学计算机应用系和原上海高等科技专科学校计算机应用系也加入计算机学院,联合成立的计算机学院正式命名为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科研实力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围绕高可信计算与信息处理及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研究方向,积极开展高性能计算、网格技术、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形式化方法、网络与多媒体和容错计算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学院设立了“先进计算和应用中心”及“网格技术研究室”等八个研究室,是上海市高性能计算机与网格技术研发平台的主体研究力量,也是上海大学先进计算和应用中心、上海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上海市多媒体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三个跨学科研究基地的依托单位,年均科研经费在千万以上。学院自成立以来,已完成或正在完成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近200项。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由李三立院士主持完成了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自强2000”,标志着学院在并行计算机研究方面达到了国内的先进水平。该项成果获200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目前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上大自强3000”也已 投入运行,上海高校网格主结点上大自强3000高性能计算机峰值速度为2.15万亿次/秒,Linpack值测试为1.51万亿次/秒,系统效率高达70%。在2004年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排名列126位,计算速度领先于剑桥等英国大学、日本多数大学、俄罗斯各大学所拥有的超级计算机。2004年中国TOP100名列第6位,国内高校名列第2位,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截止2004年底,学院共获国家、省、部(市)级科研成果奖30多项。此外,学院还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多次主办国际会议。

教学特色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能适应学科发展和 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开展 “面向21世纪计算机学科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并行处理”、“离散数学”[2]

课程被上海市教委授予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并获得 上海市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近年来,新增结合IT发展潮流的专业选修,专业实践创新类课程30多门,先后出版专业教材30多本。

创新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科技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柯达公司组织的数字图像创意活动。学院连续几年组队代表上海大学参加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并且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奖。学院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对强化班的学生或自学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单列计划、因人施教。

视频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相关视频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掌握计算智能,引领未来科技
上海大学分流记之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