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指示代词演变研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上古汉语指示代词演变研究》,作者:黎路遐,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1](英文名称:The Commercial Press,简称CP)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2]”。
内容简介
指示代词是介于实词和虚词之间的词,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容易发生演变。上古汉语有近二十个指示代词,使用频率较高的多数经历了语法化,语法化为连词、系词、句末语气词、话题标记、定指代词、宾语从句引导词、结构助词、第三人称代词等。其中,指示代词→句末语气词、指示代词→话题标记等是汉语中独特的语法化途径。
虽然指示代词语法化路径多种多样,但不同的路径具有共同的特点,受共同因素的制约。上古汉语指示代词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语法化过程。指示代词所处的句法环境尤其是句中位置决定了语法化途径,句首的指示代词倾向于发展为连词和系词,以及话题标记;句末的指示代词转化为句末语气词;词组内的指示代词语法化后依然作用于词组内部。指示代词的内指用法(回指、篇章指以及认同指)是语法化的起点。演变时,指示代词失去篇章中的指称意义;同时,由于本身意义的虚空,在语用推理的作用下,语境中隐涵的语用义附加到它们之上,从而发生意义的变化。
上古汉语指示代词语法化后,有的留存下来,有的逐渐消亡;上古汉语指示代词体系整体呈简化的趋势。核心的空间距离远近相对的指示代词“此”“彼”保持稳定,是上古指示代词体系沿用一千多年的重要原因。
作者介绍
黎路遐,女,1981年生,湖南宁乡人。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以“联合培养博士生”公派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东亚语言研究所学习两年。现任教于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史。主持 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青年项目1项,已在《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汉语史学报》《历史语言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十余篇。
参考文献
- ↑ 简介,商务印书馆
- ↑ 商务印书馆成立110周年,搜狐,2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