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毛《回不出的书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毛的作品

语言特征:机智、诙谐、朴素的散文话语。自然、清新、朴素 ,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不但生动而且富有个性。

在内容上,她的创作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之外,它还是一种生命纪实。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探索的意味在里面,探索生命以内的东西 。

三毛的作品很特别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这就是后来传说的 三毛体了。

结构特征也很特别的,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1]

原文欣赏

亲爱的朋友:

  翻阅了将近一整夜的书信,却找不出一两封可以公开回信的题材。书信专栏原本应该多采多姿、各色各样才叫美丽活泼,可是手边的来信,归类起来却是如此的相同——千篇一律的抱怨和苦痛,好似没有几个人对自己拥有的生活现况感觉欣赏与赞叹,也少有几个人除了看见自己之外还看见其他的人和事。

  我将回不出的书信放在桌上,走到窗口去站了一会儿,想到书信中一个一个自找苦痛的生命,看见高楼下深夜的灯火,心中禁不住要问——难道在这片灯火下的人群真的那么不快乐吗?

  好似书信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羡慕他人,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遭遇是人间最不幸的,每一个人都只强烈的抱怨自己的命运甚而怪责社会与家庭,而极少极少在文字中对自己之所以形成今日的局面有所检讨和反省。

  反正自己永远是对的,总而言之,社会和生命是对不起人的。

  存着这种心态生活的人,是没有法子通信的,这很难,真的很难,要改也很难,如果自己不改,他人也是没法进言的。其实,任何一份生命都有它生长的创痛与成长的过程,这些过程仿佛是种子,在日后的生活中都会彰显出来,于是我们的生命便在这许多的历练中愈见成熟;生命的成熟过程其实避免不了挣扎和伤感,而生命之美,却也是人间世人加以赋形和圆全的,这十分主观,见仁见智,各有所得。可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抱怨,这份在我看来极有价值的存活,便显不出来了。

  有人问过我,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脱口而出的回答是——智慧。后来想了想,觉得不太周全,难道除了智慧之外,快乐不重要吗?真诚不重要吗?金钱不重要吗?爱不重要吗?自由不重要吗?勇气呢?健康呢?家庭呢?友谊和了解呢?难道这些都不重要?

  我又告诉自己,这一切,其实都已被智慧所涵盖,在智慧的大前提下,其他的东西应该自然而然随之而来的。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计谋之一。如果我们对目前生命的局面不能满意,而且已经尽力而为了,仍然不成,那么为什么不由这一个局面中跨出来,再去开发一个更新的局面呢?许多人说:“我不能。”这句话没有道理。你能,如果你下决心去做,你能的,问题是没有决心就真的不能了。当然,在有计划的开始一个新的局面时,知己知彼却是不可忽视的要素。没有能力去摘月亮的时候,我们便去摘果子吧。不喜欢桔子可以去摘葡萄,不喜欢葡萄还可以去种菜呢。

  这封信其实也是写给自己的,也是写给许许多多来信中对上司不满、跟丈夫不和、向社会反抗、同父母争执、与同学处不来……这种种人生普通现象抱怨的朋友们。让我们彼此共勉,期许自我的生命得到接近完美的展现,尽可能减少缺陷的心情,在心灵上脱离一层又一层的束缚,使得生命达到某种程度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并不是白白便能得来的,如果我们不提升——或说返璞归真,不痛下决心去调整局面,一切都是枉然。

  圣经上说智慧,佛经上也说智慧,我多么愿意自己是一个追求真光的勇者,不怨怪客观环境的一切,尽力将生命的舵交给智慧之星的引导,航向无边无涯的广阔人生。

  亲爱的朋友,包涵吧!尊重吧!这里面包括了对自己的那一份看重。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是习惯性的抱怨而不谋求改变,便是不聪明的人了。

  西班牙有一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不能看见星光。”我很喜欢这句话,所以即使要哭,也只在下午小哭一下,夜间要去看星,是没有时间哭的。再说,我还要去采果子呢。

  许多来信,在这里做一个总回,同样性质的信,便不再另回了。敬祝

  安康[2]

三毛的生平

三毛,1943-1991,原名陈平,祖籍浙江舟山,出生于四川重庆,后旅居台湾。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怀。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风格吧。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3]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