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毛《不打双头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毛的作品

语言特征:机智、诙谐、朴素的散文话语。自然、清新、朴素 ,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不但生动而且富有个性。

在内容上,她的创作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之外,它还是一种生命纪实。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探索的意味在里面,探索生命以内的东西 。

三毛的作品很特别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这就是后来传说的 三毛体了。

结构特征也很特别的,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1]

原文

那家店不算大,隐藏在闹街的一个角落里。是看了那面镂花的铁门而停住了脚步的,店内阴凉而幽暗,一些大件的老家具、塑雕和油画静静的发着深远安静的光芒。一张女人的画像尺寸不大,眼神跟着看她的人动,无论去到哪一个角落,她总是微笑着盯着人。那张画买不起,却来来回回去了三次——看她。就这么跟店主做了朋友,好几个黄昏,听他讲犹太人的流浪还有那些死在集中营里的家人,讲到他劫后余生的太太又如何在几年前被癌细胞吞噬——那些店主本身的故事。

最后一次去店里,店主拿出了几串项链来,要我挑,我不好再问价格,犹豫的不好决定,这时候,对于下方有着一个圆环的那串其实一看就喜欢了。是一条双头蛇,头对着头绕着,这使我想起小时候课本上念的孙叔敖打双头蛇的故事。“送给你好么?”店主说。我笑着摇摇头。

“那么卖给你,算五百块两条。”五百块等于台币一百三十多块。我收下了,付了钱,跟店主对视着笑了笑,向他说了感谢。

很少用这两条项链,可是当我把玩它们的时候,总好似又置身在那间黄昏幽暗的店堂,那幅画上的女人微笑着盯住我,那个店主在说:“我们从阿根廷又来到这加纳利群岛,开了这家店,生活总算安定下来了,而我太太,在这时候病倒下来,她的床前就挂着这幅女人的画,你知道,画中的人,看着我太太一日一日瘦下去,直到咽气……”

当我摸弄着双头蛇的时候,耳边又响起那个秃头店主的声音:“好好保存这条蛇,它会给你带来好运的!”[2]

三毛的生平

三毛,1943-1991,原名陈平,祖籍浙江舟山,出生于四川重庆,后旅居台湾。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怀。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风格吧。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3]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