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电视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三国演义》是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制作,王扶林担任总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导演,孙彦军、唐国强、鲍国安、吴晓东、陆树铭、李靖飞、张光北、洪宇宙主演的历史剧。
该剧演述的是三国时代的故事,是魏、蜀、吴的兴亡史,共分为五大部分。着重表现的是乱世中多个政治集团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斗争;这种斗争发展成为连接不断的对政治权力的争夺和军事冲突,造就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将近一个世纪中的风云变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三国演义
外文名:《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别名:《三国志》(日本版译名)
类型: 古装、历史、战争、剧情
集数: 84集
出品时间: 1994年
出品公司: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
首播时间: 1994年10月23日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剧情介绍
故事描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诸侯割据。董卓废少帝,拥立献帝,独掌朝政。曹操与各路诸侯会师讨伐董卓,后董卓被吕布所杀。曹操趁势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一战曹操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
几经周折的刘备,三顾草芦终得诸葛亮出山相助,遂联合东吴孙权,赤壁一战大败曹操,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局面。后来孙权为夺回荆州,与曹操结盟。刘备难敌孙曹联军,关羽张飞亦相继战死,刘备病逝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六出祈山欲收复中原,惜最后病殁五丈原。后主软弱无能,终为司马氏所灭。魏自曹睿死后,政权落入司马氏手,司马炎废魏帝自立,建立晋朝。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于一统。[1]
演职员表
演员表
- 刘备--孙彦军--蜀汉人物:字玄德,史称蜀汉先主、昭烈帝
- 甘夫人--许娣--刘备之妻,刘禅之母
- 糜夫人--伊淑芳--刘备之妻,糜竺之妹
- 孙夫人--赵越--刘备之妻,孙权之妹
- 刘谌--陈旭--刘禅第五子,封北地王
- 崔夫人--壮丽--刘谌之妻
- 诸葛亮--唐国强--字孔明,号“卧龙”
- 诸葛瞻--包海龙--字思远,诸葛亮之子
- 诸葛均--石霓--诸葛亮之弟
- 庞统--祝士彬-- 字士元,号“凤雏”
- 法正--时来群--字孝直
- 关羽--陆树铭--字云长
- 关平--丁志勇--关羽义子
- 关兴--顾建荣--字安国,关羽次子
- 张飞--李靖飞--字翼德(益德)
- 张苞--张克芃--张飞长子
- 赵云--张山 --字子龙
- 马超--安亚平--字孟起
- 马岱--陈关欣--马超从弟
- 黄忠--王洪涛--字汉升
- 黄忠妻--乔琛 -------
- 徐庶--翟万臣--字元直
- 徐庶母--澹台仁慧-------
- 姜维--张天舒
- 字伯约--姜维母--张登桥-------
- 魏延--刘威--字文长
- 夏侯霸--石天生--字仲权,夏侯渊次子
- 严颜--王文有--巴郡太守
- 李严--贾锡魁--字正方
- 李丰--王强--李严之子
- 廖化--芒莱--字元俭
- 周仓--迟重根--关羽部下
- 赵累--韩新民--关羽部下
- 王平--崔岱--字子均
- 邓芝--姬成功--字伯苗
- 马良--王显和--字季常
- 马谡--张治中--字幼常,马良之弟
- 蒋琬--刘宏坤--字公琰
- 吕凯--李保安--字季平
- 杜琼--魏德山--字伯瑜
- 费祎--李弘--字文伟
- 孙乾--郭家庆--字公祐
- 郤正--洪希迈--字令先
- 陈震--任宝成--字孝起
- 伊籍--刘龙滨--字机伯
- 许靖--张勤--字文休
- 糜竺--朱秉谦--字子仲
- 简雍--安基--字宪和
- 李恢--王志强--字德昂
- 谯周--刘杰--字允南
- 秦宓--王忠信 --字子敕
- 黄权--张于枢--字公衡
- 李福--李保安--字孙德
- 董允--王连勇--字休昭
- 刘封--王振伟--原名寇封,刘备义子
- 孟达--严凤琦--字子庆
- 张松--张炬--字永年
- 张嶷--莫·道尔吉--字伯岐
- 张翼--齐文强--字伯恭
- 马忠--张浩--字德信
- 糜芳--隗和国--字子方,糜竺之弟
- 吴班--李世才--字元雄
- 杨仪--孟宪礼--字威公
- 高翔--袁利坚--蜀汉将领
- 陈式--张世军--蜀汉将领
- 胡班--叶金森--关羽部下
- 裴绪--白利卫--诸葛亮心腹
- 小校--陆涛--蜀汉军中小校
- 范强--魏德山--张飞部下
- 曹操--鲍国安--曹魏人物:字孟德,被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 卞夫人--李凤英 --曹操正妻
- 曹丕--杨俊勇--字子桓,曹操长子,史称魏文帝
- 曹彰--沈龙 -- 字子文,曹操次子
- 曹植--王良波--字子建,曹操三子
- 曹叡--王光辉--字元仲,曹丕之子,史称魏明帝
- 曹芳--安志勇--字兰卿,曹睿养子,史称魏齐王
- 曹髦--姬晨牧--字彦士,曹霖之子,史称魏高贵乡公
- 曹奂--汪涵--字景明,曹宇之子,史称魏元帝
- 曹休--郝忠谦--字文烈,曹操从子
- 曹真--郑强--字子丹,曹操族子
- 曹爽--康铭--字昭伯,曹真长子
- 曹羲--迟重根--曹真次子
- 曹训--孙振才--曹真三子
- 曹仁--许德山--字子孝,曹操从弟
- 夏侯惇--鲁建国--字元让
- 夏侯楙--王基明--字子林,夏侯惇次子
- 夏侯渊--钱玉林--字妙才,夏侯惇族弟
- 夏侯尚--焦志成--字伯仁,夏侯渊从子
- 夏侯玄--郝跃国--字太初,夏侯尚之子,夏侯霸之侄
- 张辽--徐少华--字文远
- 张虎--田野--张辽之子
- 许褚--韩东--字仲康
- 徐晃--尼格木图--字公明
- 张郃--徐伟茹--字儁乂
- 高览--芒莱--原袁绍部下
- 典韦--张甲田--号“古之恶来”
- 文聘--毕力格--字仲业
- 李典--张英武--字曼成
- 乐进--沈龙--字文谦
- 于禁--薛勇--字文则
- 庞德--张元鹏--字令明
- 荀攸--于家乃--字公达
- 程昱--戴敬国--字仲德
- 贾诩--李绪良--字文和
- 贾模--叶超--贾诩之孙
- 郭嘉--蒋恺--字奉孝
- 杨修--毕彦君--字德祖
- 钟会--管越--字士季,钟繇之子
- 邓艾--王洪光--字士载
- 蒋干--周舟--字子翼
- 崔谅--李松桥 --安定太守
- 杨陵--高小宝--杨阜从弟,南安太守
- 蔡瑁--么岳 --字德珪
- 孟坦--苏德斯琴--小说虚构人物
- 孙坚--吴晓东--东吴人物:字文台,东吴奠基人,被追尊为武烈皇帝
- 吴太夫人--陈秀英--吴夫人,孙策、孙权生母
- 吴国太--俞若娟--孙夫人的生母
- 孙策--濮存昕--字伯符,孙坚长子,被追尊为长沙桓王
- 大乔--龚丽君--孙策之妻
- 孙权--恽蒋铮--字仲谋,孙坚次子,史称吴大帝
- 孙亮--左冰--字子明,史称吴会稽王
- 孙休--潘粤明--字子烈,史称吴景帝
- 张昭--周继纬--字子布
- 周瑜--洪宇宙--字公瑾
- 小乔--何晴--周瑜之妻
- 乔国老--江金 --大乔、小乔之父
- 鲁肃--曹力--字子敬
- 吕蒙--张京海--字子明
- 陆逊--高飞--字伯言
- 丁奉--刘绍春--字承渊
- 太史慈--李洪涛--字子义
- 黄盖--吴桂苓 --字公覆
- 程普--闫怀礼--字德谋
- 程咨--任萌--程普之子
- 韩当--朱军--字义公
- 甘宁--韩东--字兴霸
- 周泰--张莹--字幼平
- 凌统--王刚--字公绩
- 蒋钦--杨胜雁 --字公奕
- 潘璋--黑永宽--字文珪
- 诸葛瑾--种玉杰--字子瑜,诸葛亮之兄
- 诸葛恪--何冰--字元逊,诸葛瑾长子
- 张角--袁志光-- 东汉人物:黄巾军领袖,太平道创始人
- 张宝--尤世军--黄巾军首领,张角之弟,号称“地公将军”
- 张梁--马精武--黄巾军首领,号称“人公将军”
- 董太后--吕中--汉灵帝生母
- 董卓--里坡--字仲颖
- 何太后--郑天玮--何进之妹,少帝刘辩生母
- 刘辩--朱峰-- 汉灵帝长子,史称汉少帝、弘农王
- 华雄--王宝奇--董卓部下
- 吕布--张光北--字奉先
- 貂蝉--陈红 --四大美女之一
- 严氏--高宝宝--吕布之妻
- 袁绍--李庆祥--字本初
- 许攸--石小满--字子远
- 颜良--谢加起--袁绍部下
- 袁术--陈友旺--字公路,袁绍之弟
- 马腾--黄文俊--字寿成,马超之父
- 马休--梁志文 --马腾次子,马超之弟
- 刘表--张达--字景升
- 蔡夫人--刘晓媚--刘表继室
- 刘琦--尹力--刘表长子
- 刘琮--梁迟--刘表次子
- 陶谦--张瞳--字恭祖
- 孔融--郑榕--字文举
- 潘凤--刘桦--韩馥部下
- 司马懿--唐振环--西晋人物:字仲达,被追尊为晋宣帝
- 司马师--潘引来--字子元
- 司马昭--李赤尤--字子尚
- 司马炎--韩青--字安世,史称晋武帝
- 司马望--吕锁森--字子初
- 孟获--胡战利--南蛮王
- 祝融夫人--李云娟--孟获之妻
- 孟优--李冬果--孟获之弟
- 带来洞主--孙小喆--祝融夫人之弟
职员表
- 总策划:王枫
- 策划:于广华、王扶林、方庆浩、刘瑾如、阮若琳、任大惠、张天民、周明、洪民生、贾文增、戴临风
- 总制片人:任大惠
- 制片人: 周明、刘瑾如
- 制片主任:郝恒民、尤世军、单雨生、张光前、张纪中、王小颖(协调)
- 制片副主任:汪瑞、阙新、袁乃旗、郝德俊、欧阳三宝、陈长龙
- 总监制: 王枫
- 监制: 戴临风、杨伟光、张天民、于广华
- 原著: 罗贯中
- 文学编辑:袁枫、于永和、米杰成
- 三国影视故事撰写: 张笑天、张天民、苏叔阳、毕必成、于力
- 剧本参定:戴临风、刘世德、孟繁树、王扶林
- 总导演:王扶林
- 导演: 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
- 副导演(助理):吴晓东、邰祖辉、陆涛、李煌、赵妍妍、刘庆祥、徐艳玲、荀皓、任凤坡、马丽珠、赵丕玉、康铭、顾凤莉
- 编剧: 杜家福、朱晓平、叶式生、周锴、李一波、刘树生
- 总摄影师:李耀宗
- 摄影:陈军、王殿臣、刘书亮、毕福剑、任萌、张驰、吴喜增、郑宏宇、魏秀志、张绍林、鞠峰、黄河清、顾人柏、张静宇、顾其铭、张宏林
- 剧照摄影:赵新昌
- 特技摄影:陶坤明
- 航拍摄影:石少生
- 总剪辑:傅正义、洪梅
- 剪辑: 赵丕玉、邓瑛、傅国航、梁志强
- 道具: 牛玉谦、白春涛、钱晖、关喜玉、白利卫、贾绍武
- 选角导演: 李法曾、王贵娥、顾凤莉、周丽华
- 配音导演: 吴珊
- 美术设计: 何宝通、高国良、劳保良
- 化妆:杨树栋、吴靖、范怀林、宫跃君、魏绪成
- 动作指导: 刘绍春、李增
- 造型设计: 张立棠、李金祥
- 服装设计: 赵庆霞
- 灯光: 孙永福、李荣惠、葛树文、张宏伟、雷丽沙
- 总录音:毛玉山、宋宁宁
- 录音: 刘振东、张孟祥、房雷、武建伟、叶邦伟
- 语言录音:张喆
- 烟火:张勇、侯风景、梅永、孙秉臣、朴光赫、于浪、王翀
- 旁白:吴俊全
角色介绍
刘备 演员 孙彦军
刘备(161-223),字玄德,蜀汉的开国之君,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因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后依附荆州刘表。三顾茅庐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力量不断壮大。孙、刘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后又乘机取江南四郡,继而夺取益州、汉中,称汉中王。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后为报弟仇东征孙吴,被陆逊打败,223年病逝于白帝城。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刘邦的风范。他的才干谋略,不及曹操,然而他百折不挠,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是个当之无愧的英雄,也是历史上礼贤下士的楷模。
曹操 演员 鲍国安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汉魏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出生在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20岁时做了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此后与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攻战,实力逐渐壮大。196年(建安元年),他将汉献帝迎到许都(今河南许昌),自任丞相,把持朝政,在诸侯征战中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唯才是举,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先后削平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208年,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三国鼎立的形势初步形成。213年,封魏公。216年,晋封魏王。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后人评价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孙权 | 恽蒋铮(少年) ;吴晓东(成年)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中吴国的开国皇帝。幼年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他代统部众,任讨虏将军、会稽太守,拥有江东六郡。208年,孙权与刘备组成孙刘联军,在赤壁共同抗曹,击败曹操。219年,孙权派吕蒙偷袭了刘备的荆州。221年,刘备兴兵讨伐东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在彝陵之战中击败蜀军。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252年,孙权病逝。孙权为人有胆有识,知人善任,屈身忍辱,有勾践的英姿,所以能控制江东,成鼎足之业。他对开发中国的南方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诸葛亮 演员 唐国强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素有大志。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次年,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临终前又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他。诸葛亮辅佐刘禅,平定了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七擒孟获等事;后又率诸军北驻汉中,多次伐魏,六出祁山,终因兵少势单,粮草不济,未能成功。他呕心沥血,以致积劳成疾,234年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县)。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诸葛亮是中国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足智多谋,罕逢对手。其宰相之才,可与管仲、萧何匹敌。
关羽 演员 陆树铭
关羽(?—220),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蜀国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后追随刘备征战。曾以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200年,刘备被曹操所破,关羽战败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关羽为了报恩,替曹操杀了袁绍的名将颜良、文丑。而后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赤壁之战后,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西取益州,又以关羽督荆州事,镇江陵。关羽勇冠三军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219年,升前将军,率兵攻打曹仁于樊城,适值汉水暴涨,水淹曹操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北方,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张飞 演员 李靖飞
张飞(?—221年),字益德(《三国演义》、《华阳国志》中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蜀国著名将领,和关羽皆被誉为“万人之敌”。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排行老三。208年,曹操南攻荆州,追刘备于当阳长坂。刘备败走,张飞领骑兵二十余人殿后,曹将无人敢近。赤壁之战后,迁宜都太守、征虏将军。益州平定后,功劳与诸葛亮、法正、关羽相等。215年,领巴西太守。刘备称帝后,张飞累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晋封西乡侯。张飞粗豪勇猛性情暴躁,爱憎分明,敬重贤士,爱惜英雄,为人粗中有细,是一个个性突出又相对复杂的人物。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为蜀汉立下了不朽功勋,但因对待属下粗暴,时常鞭挝士兵,于221年被部将范强、张达所杀。
赵云 演员 张山(青年) ;杨凡(中年) ;侯永生(老年)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因长坂坡单骑救主而名扬天下,智勇双全,是《三国演义》中光彩照人的人物之一。公元200年跟随刘备征战四方,两扶幼主,克定祸乱,公元229年寿终正寝。
周瑜 演员 洪宇宙
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吴国的杰出功臣。出身官宦之家,祖父为太尉,父亲是洛阳令。周瑜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当时乔公有二女,孙策纳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208年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孙刘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震华夏。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吕布 演员 张光北
吕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原为董卓的大将。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于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所杀。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董卓 演员 里坡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凉州军阀。官至太师,封郿侯。原本屯兵凉州,于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其为人残忍嗜杀,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联合讨伐,但联合军在董卓迁都长安不久后瓦解。后被其亲信吕布所杀,余部由李傕等人率领。
司马懿 演员 魏宗万(中/老年) ;唐振环(中年)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重要军事家,魏重臣。初为曹操主簿,后任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多有奇策,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时,任大将军,多次率军抗击诸葛亮,出兵与诸葛亮相拒,使亮不能得志于中原。曹芳即位,他和皇族曹爽受遗诏辅政。249年(嘉平元年),杀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他为宣帝。
音乐原声
歌曲·配乐信息
名称 | 演唱/演奏 | 出现集数 | 备注 |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洪基/吕继宏(日本发行版) | 片头曲 | 片头主题歌,兼第84集片尾曲 |
《历史的天空》 | 毛阿敏 | 片尾曲 | 片尾主题歌 |
《这一拜》 | 刘欢 | 1、19* | 桃园结义插曲 |
《烈火雄风》 | 吕继宏 | 3 | 赤兔马之歌 |
《貂蝉已随清风去》 | 万山红、黑鸭子 | 7* | 貂蝉之歌 |
《淯水吟》 | 毛阿敏 | 11、12 | 宛城之战插曲,邹氏之歌 |
《有为歌/卧龙吟》 | 戴建明、黑鸭子 | 27 | 三顾茅庐插曲,诸葛亮主题 |
《民得平安天下安》 | 崔京浩 | 29 | 携民渡江插曲,刘备主题 |
《当阳常志此心丹》 | 崔京浩 | 30 | 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插曲 |
《丈夫歌》 | 吕继宏 | 33 | “群英会”上周瑜所唱之歌 |
《短歌行》 | 杨洪基 | 37 | 曹操横槊赋诗所歌 |
《子夜四时歌》 | 女声吴语合唱 | 43 | 刘备娶亲插曲 |
《江上行》 | 崔京浩 | 53 | 单刀赴会插曲,关羽主题 |
《七步诗》 | 刘欢 | 61 | 曹丕、曹植兄弟相争插曲 |
《哭诸葛》 | 刘欢 | 77 | 诸葛亮挽歌 |
《豹头环眼好兄弟》 | 尹相杰 | ---- | 张飞主题,因故未在剧中出现 |
《北伐捐躯》(王宪作曲) |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 | ---- | 由剧中配乐重编的乐曲,或是姜维主题 |
幕后花絮
1.孙彦军刚进组时,竞争的角色是曹操,但导演王扶林认为孙彦军白皙、英俊、有书卷气,分明是刘备的形象,于是派他去演了刘备。蔡晓晴导演给刘备设计了许多种不同的哭法,特别是哭关羽时,孙彦军自己都哭晕过去了。
2.“诸葛借风”的戏分拍摄于1994年初的隆冬时节,扮演诸葛亮的唐国强却必须披着单薄的道衣,光脚散发,飘然而行。两天的拍摄结束,他的双脚已经冻得又红又肿了。
3.《三国演义》在当时是一部耗资巨大的鸿篇巨制,然而,这一剧组全体工作人员,为了把这部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搬上荧屏,历尽了千辛万苦,拿到的却是当年全国影视界最低的酬金。唐国强更是笑称:“我们人人都是二百五(每集片酬只有250元左右)。”为了拍片,许多人一二年没回家。一位新加坡导演曾考察过《三国演义》剧组,他感慨万千地说:“你们真正是在为中华民族拍戏!”
4.剧中需要大量铠甲,但剧组认为用金属制作加工困难,而且太重,最后采用了在塑料中兑入颜料压成甲片的办法来代替,实拍效果很好。
5.1987版《红楼梦》在日本每集卖了1000多美金,后来日本人又来买《三国演义》,制片人任大惠咬咬牙报了1万多美金,日方竟然连还价都没还。而日方为了引进《三国演义》,光翻译费用一集就达到了1万多美金。
幕后制作
前期筹备
1989年7月,王扶林被任命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总导演。1990年6月,“三国”领导小组成立。8月,剧本创作会议召开,编剧组成立。剧组达成共识:充分尊重原作《三国演义》,同时参考《三国志》中有价值的史料,把120回的章回小说改编成80集的剧本(最终剪辑成84集),大的框架由群雄逐鹿、赤壁大战、三足鼎立、南征北战、三分归晋五部分组成。截至1990年12月15日前,累计完成文学剧本中的76集,不久初稿全部完成。领导小组专门组织了一个剧本讨论小组,对剧本进行反复讨论,剧本经过数次易稿,最后定稿红皮书时,是1991年12月30日。实际上,《三国演义》的编剧们是和主创人员同时进驻,同时工作,修改剧本也和开机拍摄交叉进行。
1990年8月中旬到10月初,演员遴选李法曾和顾凤莉走访了北影、八一厂、北京人艺、青艺、儿艺、总政、空政等单位,确定了第一批候选演员78人;导演组又陆续选看了各地送来的演员录像资料,并派出三位副导演分赴各地物色演员。遴选演员工作进行了将近10个月,于1991年5月底结束。角色基本确定后,剧组于1991年7月在北京举办了演员学习班,有6位专家分别为演员授课,内容包括三国的时代背景、汉代礼仪、汉代风俗、古代战争与阵法、古典名著的改编等。学习班中,总导演王扶林谈了导演总体构思,他提出电视剧的改编宗旨是:在大关节上,基本符合原著《三国演义》;根据电视剧的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艺术加工;尊重原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突出“提倡仁政,反对暴政”的价值观;赞美三国英雄们的忠义精神。
拍摄情况
《三国演义》的制作采取了“总导演掌握基调、统一风格——五位导演负责具体拍摄——总导演负责后期制作”的模式,1991年3月正式开拍,经过近三年的拍摄,到1994年1月拍摄完毕,1994年10月正式首播。
《三国演义》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近1亿元用于建造拍摄基地,7000万元则直接投入拍摄。剧组在涿州搭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摄影棚,每个棚的面积为1200平方米,两棚共耗资约4000万元;无锡的“三国城”和同期为电视剧《唐明皇》而建的“唐城”共耗资约2000万元;涿州的“汉城墙”、“街道”、“铜雀台”约耗资3000万元;服装1000余种、3万多套,耗资约500万元;道具近7万余件,耗资约700万元;共耗资1亿多元。涿州和无锡的两大影视基地此后仍在为各影视剧组服务。
剧组动用了规模空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动用群众演员一项就达到了40余万人次。其中,1992年6月拍摄的“官渡之战”,便动用了解放军一个师的兵力,耗资40万元左右;拍摄“火烧赤壁”时,剧组动用了9台摄像机和1架直升机,分别从水、陆、空三个方向同时拍摄,动用船只72艘,大火烧掉50多车木柴,20多吨汽、柴油,并请来3000多名群众演员参与拍摄。拍摄期间,五个剧组还曾辗转包括河北、内蒙古、四川、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江苏、湖北、云南等在内的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取景。
精编版
1994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中国大陆播出,随后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全部或部分播出。许多海外人士在肯定此剧的同时,建议中国电视工作者对其予以精编后打入国际市场。从1995年8月开始,中央电视台组建了由电视剧的主创人员组成的创作集体,将84集电视剧重编为每集90分钟、共19集的精编版。保留《三国演义》原著中名段名篇,突出主要人物和事件,从桃园三结义始,至诸葛亮北伐中原失败病逝五丈原止。删节部分以旁白的方式贯穿,并在各集开头增加吴晓东的串讲,以便不太熟悉中国文化的西方人了解故事。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人物 | 备注 |
---|---|---|---|---|
2008 | 《国剧盛典·回响30年》30年最具影响力电视剧 | 《三国演义》 | 获奖 | |
1995 | 第15届 |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 《三国演义》 | 获奖 |
1995 | 第15届 |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 | 鲍国安 | 获奖 |
1995 | 第15届 |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 | 唐国强 | 提名 |
1995 | 第15届 |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美工奖 | 《三国演义》 | 获奖 |
1995 | 第13届 | 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长篇电视连续剧奖 | 《三国演义》 | 获奖 |
1995 | 第13届 | 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 鲍国安 | 获奖 |
1995 | 第4届 | “五个一工程”奖优秀电视剧作品 | 《三国演义》 | 获奖 |
剧集评价
正面评价
编导从全剧的把握、人物的塑造、舞美设计、音乐、歌词的创作以及历史氛围的营造,都追求一种豪放、雄健、古拙、悲壮的艺术风格,这种美学风格,与东汉、三国时代的美学风貌是相一致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恰当地体现了这一美学风貌。对白采用原著中较为浅显的文言,保留了原著对话语言的精炼、生动、传神,也与全剧的艺术风格相和谐。音乐风格古朴、典雅、凝重,与全剧的风格浑然一体。歌词蕴藉、典雅,有汉魏乐府五言诗的风韵和人生哲理的况味。
负面评价
对于千军万马的交战,编导注意了阵势的布置与变化、指挥联络的方式等等,对几大战役的决战场面拍得很有气势;也有不少交战场面流于一般,缺乏特点,甚至显得马虎;至于许多交战场面只有将领的厮杀,众多士兵却只是摇旗呐喊,不合古代战争的实际,则是因为受制于小说原著而不得已。总的来说,战争场面既有超越小说之处,也有未能充分传达小说韵味之处。
电视剧中有些角色甚至是重要角色,几次更换演员,影响观众的情绪。赵云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电视剧中却用了三位演员扮演,第二位演员比第一位演员更年轻,观众看了经常怀疑这是不是赵云。东吴鲁肃本是忠厚长者,第一位演员演得很成功,不料也更换了,观众很难将两个鲁肃联系在一起。还有魏延、姜维等角色,也是如此。后来的演员未必不如前者,但一经更换,观众对角色的印象就会模糊了。
视频
《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气势磅礴,经典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