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万立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万立骏(1957年7月-),生於遼寧省大連市,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工學學士、碩士,東北大學工學博士,日本歸僑,中共黨員,著名物理化學家[1]物理化学家。,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前任所長。

生平

1957年7月生于辽宁大连,籍贯辽宁大连。

1982年1月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系。

1987年获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

1996年获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

2009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專注於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ECSTM)與電化學和表面科學的交叉科學研究。

2015年3月27日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2017年6月,萬立駿接替林軍,擔任中國僑聯主席兼黨組書記。

现任中国侨联主席、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 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电化学、能源材料与电源、纳米科学技术等相关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将实验、仪器改造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开展了电化学反应、分子组装和调控等研究,提出了基于不同相互作用的表面分子吸附和组装规律,并应用于表面纳米图案化、分子组装结构转化和原子分子迁移等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同时,探索了电化学和纳米科学交叉研究新方向,致力于纳米材料在能源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教育背景[3]

  1. 1982年1月,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
  2. 1987年6月,大连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
  3. 1996年3月,日本东北大学 博士学位。

人物生平[4]

  • 1982年02月-1984年08月,吉林省邮电工业总厂助理工程师。
  • 1987年07月-1992年02月,大连海事大学讲师。
  • 1996年04月-1997年09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研究员。
  • 1997年10月-1998年09月,日本北海道大学客座教授。
  • 1998年10月-2000年03月,日本东北大学助理教授。
  • 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后回国。
  • 199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
  • 1999年09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 2004年02月-2013年01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中心主任。
  •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 2012年11月14日,当选为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 2015年03月-2017年06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 2017年5月,调任中国侨联党组书记。
  • 2017年6月9日,任中国侨联第九届委员会主席。

研究方向

  • 表界面科学
  • 电化学
  • 纳米材料
  • 扫描探针技术

科研成果

  • 发展了ECSTM的高分辨稳定成像技术和表面分子组装的系列方法,提出了基于不同相互作用的表面分子吸附和组装规律,并应用于表面分子组装、组装结构转化和原子分子迁移等基本物理化学问题研究
  • 研究了多种类型手性分子的表面吸附和STM成像机制,为表面手性识别和结构研究提供了又一方法
  • 在电化学和纳米科学的交叉领域进行研究,所发展的微纳复合结构和碳网络技术显著提高了纳米材料的电催化性能和电荷传输速率

主要奖项及荣誉[5]

  • 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2001-2002年,中国化学会-德国BASF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
  • 2003,2004,2006,2007,2013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CAIA奖一或二等奖
  • 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 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获奖人)
  • 2009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化学奖等
  • 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 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 2013年,荣获“中国侨界杰出人物”荣誉称号
  • 2014年,荣获首届华侨华人“京华奖”荣誉称号
  • 2014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参考资料

  1. [1] 中国科学院学部]
  2.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3. [2] 中国高校之窗
  4. [3] 十大品牌网
  5. [4] 万立骏院士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