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万福泉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万福泉源》外文名:Come,Thou Fount of every blessing,音乐类型:圣诗赞美诗(新编)。

欧洲的古典音乐[1]是在中世纪的伊利莎白时期发展而来的,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以格里高利宗教音乐占主导地位。当时人们对于基督教的崇拜和信仰完全不像这样。中世纪时期的欧洲教会的权力要高于国家和一切的社会形势,宗教[2]是直接影响到政治和音乐的。所以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在教堂中演唱,并没有乐器伴奏,但这个时期的音乐却对后来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介

(来源:《赞美诗新编史话》)

万福泉源歌

Come,Thou Fount of every blessing

经文:“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 “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撒上7:12)。

《万福泉源歌》以它充实饱满的内容和轻松愉快的节奏得到许多人的喜爱。作者鲁宾逊牧师 (R.Robinson,1735一1790)原是英国圣公会信徒。他幼年时父亲去世,寡母送他到一家理发店当学徒,但理发店的主人觉得他有读书的天才而没有作理发师的能耐。他在 17岁时,有一天听见怀特菲尔德 (G.Whitfield)传福音时讲到“将来的忿怒” (太3:7)而受了感动,心里常感不安,但还犹疑不定。经过了三年 的痛苦挣扎,终于在 1755年2O岁时因信主而内心得到快乐与平安。从此他开始热心布道,起先是在一所受加尔文 (见第5首注①)影响较深的卫理公会工作,继则转入独立宗,最后 (1761一 1790)终于成为一名大有能力的浸礼会牧师。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模范,一生好学不倦,虽没有进过大学的门,却能在大学生中间布道。在讲道方面,他是一位直言不讳的人,有人称他为当代的约拿。他所著《讲道集》、《基督神性论》、《浸礼会的历史》等都是有较高造诣的作品。但他写诗不多,《万福泉源歌》可以说是他总结个人重生得救的经验。从诗的内容还能看到当 时卫斯理兄弟奋兴运动的热情,反映出“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撒上7:12)的坚强信心。

鲁宾逊一生精神饱满,但感情常易冲动。一次,他去旅行,坐在驿车中,对面一位妇女正在看着他所写的这首诗,但她并不知道对面的旅客就是这诗的作者。这位妇女很爱这首诗,还给鲁宾逊牧师看,并征求他的意见。鲁宾逊看了一眼就环顾左右而言他,但这妇人仍不住地夸这首诗好。最后鲁宾逊说:“太太,几年前我是一个贫穷而又卑微的人,但我当时写这首诗的愉快心情,是世界上任何财宝都不能换来的。”说罢,他情不自禁地痛哭流涕起来。

这首诗所用的曲调是最早 的一首美国民歌,调名《内特尔顿(NETTLET0N)》,用以纪念19世纪初期著名布道家内特尔顿 (Nettleton,1783— 1844)。他曾编过一本供乡村教会崇拜使用的圣诗,用的民歌曲调,也可能是他自己配的和声,经韦思代为印刷出版。这就是五线谱本内注明韦思曲的由来。韦思 (J.Weyth,1770— 1858)青年时学印刷,以后自己编印教会乐谱。虽然信仰上说是惟一神教派,(见第25首注②),但他编印的乐谱,在当时教会中很受人欢迎,畅销一时。

这首诗的曲调有很强烈的民族风味,全曲只有两句,虽然简单。却能打动人。

参考文献

  1. 欧洲古典音乐欣赏,豆丁网,2016-03-26
  2. 如何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搜狐,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