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万物皆可测量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万物皆可测量》,副标题:1250—1600年的西方,[美] 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 著,谭宇墨凡 译,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6年11月18日在中国广西桂林市成立,作为全国首批转企试点的高校出版社[1],于2009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以下简称出版社集团),成为广西首家出版集团和中国首家地方大学出版社集团[2]

目录

内容简介

《万物皆可测量》讨论的是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在西欧发生的从“定性认知”到“定量认知”的划时代转变。这一转变使得现代科学、技术、商业实践和官僚制度成为可能。西欧人,如果不是最早,肯定也是属于最早发明机械时钟、几何上精确的地图、复式簿记、严谨的代数和音乐符号,以及透视法的人。到16世纪,与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相比,西欧都有更多人习惯定量思考。这些人也因此成为科学、技术、军备、航海、商业实践和官僚机构中的领袖,并创造了西方音乐和绘画历史上的许多最伟大的杰作。简言之,《万物皆可测量》旨在探讨1250—1600年间在西欧发生的关于“定量思维”的心态革命,揭示这一划时代转变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作者介绍

作者 | 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Alfred W. Crosby,1931—2018)

美国历史学家,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历史、地理及美国研究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史研究,被视为环境史研究的奠基者。被芬兰科学院颁授院士称号。

著有《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1972)、《被遗忘的大流行》(1976)、《生态帝国主义》(1986)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