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法歸一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玉蟾(1134~1229年), 原名葛長庚,字白叟、如晦、以閱、眾甫,號海瓊子、海蟾、雲外子、瓊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稱紫清先生。北宋瓊管安撫司[1]瓊山縣五原都顯屋上村(今海南省瓊山縣石山鎮典讀村)人。
6歲喪父,母改嫁澄邁縣白家,改名白玉蟾(白出生時,母夢有白色蟾蜍入懷)。7歲能賦詩,12歲應童子科落第,漸厭惡科舉[2]仕途。南宋紹興十九年(1149年),16歲時離家雲遊,養真於儋州松林嶺。23歲隻身渡海到大陸各地求師。最後入住武夷山止止庵,師從道教南宗四世祖陳楠,盡得其道術。並遵師命至黎母山遇真人授"上注法篆洞法玄累訣",創立道教南宗宗派。
“ |
金丹大蘂妙無窮,一點丹頭內外紅。真汞真鉛才入手,片時伏虎活擒龍。 黃公聘入丁公舍,巽位吹噓九轉功。十月胎圓坎離外,紫雲飛出玉爐空。 短褐包巾滿廛市,尋草燒茅烹藥櫃。自己三黃及四神,誰知安灶烹爐意。 紙襖麻衣要隱山,餐松飲水守饑寒。日魂月魄空呼吸,到底方知入道難。 黑山山下鬼窟里,背曲頭垂口流水。夢中夢見夢中人,幾時待得硫黃死。 薄福痴人不斷淫,尾閭閉了採他陰。元精搖撼無牆壁,錯認黃泥喚作金。 容成三峰學御女,採精吸血兼服乳。大道本來無陰陽,勞形著相徒自苦。 叩齒吞精咽氣聲,轆轤空動髑髏形。妄將口鼻為玄牝,謾說金精肘後盈。 鼻頭閉息空畫餅,幾人日中逃得影。客風邪氣肚中鳴,安得長靈砂在鼎。 參禪見性契真如,莫道無心便靠虛。悟了不行乾智慧,千崖萬壑涉程途。 多少老儒學周易,豈知太極歸無極。忘形便欲任天真,只恐春歸草無力。 明教專門事滅魔,七時功德便如何。不知清淨光明意,面色痿黃空自磨。 胡氏陽山一果祖,九返莊嚴皆妄語。手執金環連三車,阿誰飛上金天去。 更有持齋四果徒,九曲江頭下鐵符。乳香燒盡難成佛,精血元陽搬運枯。 三千六百旁門術,開頂縮龜習定息。存想丹田煉五芽,吐故納新虛貴力。 禮塔焚香誦藏經,更能拜斗與瞻星。吞符飲水專持咒,恁地如何得道成。 注想按摩八段錦,嘻呵六字拘興寢。若要還精補腦時,除非一盞醍醐飲。 雙眼遙思運頂門,戲言日月照崑崙。那堪又見圓光現,便指天尊與世尊。 眼本無光人妄想,耳本無聲那得響。上有大淵下泓池,妄指中黃忍肚飢。 空按周天行封數,幾能識得真龍虎。若識真龍真虎人,了得向上一條路。 暗把簞瓢服小便,吐吞涎唾作珠圓。鼻頭流出兩條涕,便敢呼為玉箸仙。 說盡存三守一底,九年煉丹思暗裡。忘卻家珍向外尋,百年做個陰靈鬼。 天門枸杞與黃精,豆杏姜椒白茯苓。未委地仙成也未,皮焦肉腐可憐生。 齋醮關宣歌梵曲,分環破券受科錄。不識天心兩字真,口會三光符水熟。 袖中雷印嚇山精,手把楊枝學隱形。此心本是通神藏,一念差時萬狀生。 此身身外皆隱物,此心心外皆妖術。身里真心心裡身,不在中間內外出。 這些金液大還丹,自從元谷至泥丸。抽添七返無多事,草木無心天地閒。 真根真蒂結真酥,真鼎真壇真蘂爐。陽日起頭陰日積,分明陽火與陰符。 半畝丹田種金粟,一朵靈芝香馥郁。鐵牛哮吼入綿廚,木馬奔馳跳金屋。 乾坤二八結丹砂,滿鼎溶溶白雪花。提住龜蛇歸兩手,山中玉兔化金鴉。 還丹有訣知音少,汞龍鉛虎憑火候。三千刻內結嬰兒,調和溫養終無漏。 遍體渾如一片瓊,寒蟾光照玉壺冰。頂門夜半雷聲吼,匝地清風神鬼驚。 天上人間真妙訣,誰敢天機私漏泄。須是英雄大丈夫,瞭然胸中無一物。 一陽才動大丹成,片餉工夫造化靈。只恐南宮錄姓名,醉騎白鶴朝上清。 |
” |
— [南宋]白玉蟾 |
作者傳奇
公元1206年春,十二歲的白玉蟾赴廣州貢院[3]參加童子科,考官韓世忠出題"織機",白玉蟾現場作詩:"山河大地作織機,百花如錦柳如絲。虛空白處做一匹,日月雙梭天外飛。"
白玉蟾師事陳楠,相從流浪各地,盡得其道法。嘉定五年在羅浮山得陳楠臨終付囑。白玉蟾遊歷於羅浮、武夷、龍虎諸山。時而蓬頭赤足,時而青巾野服,"或狂走,或兀坐,或鎮日酣睡,或長夜獨立,或哭或笑,狀如瘋顛"。
白玉蟾於嘉定年間(公元1208~1224年),曾詔征赴闋,對御稱旨,命建太乙宮。嘉定十年收彭耜、留元長為弟子。十一年寧宗降御香,玉蟾"為國升座",主國醮於洪州玉隆宮,後又於九宮山瑞慶宮主國醮。十五年赴臨安,伏闕上書,言天下事,"沮不得上達,因醉執逮京尹,一宿乃釋",然臣僚上言其以左道惑眾。一日不知所在[4]。
無極圖說
夫道也,性與命而已。性,無生也;命,有生也。無者,萬物之始也;有者,萬物之母也。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不窮之謂易。易即道也。道生一,一者混沌也。一生二,陽奇陰耦,即已二生三矣。
純乾,性也。兩乾而成坤,命也。猶神與形也。乾之中陽入坤,而成坎;坤之中陰入乾,而成離。離乃心之象也,所謂南方之強歟;坎乃腎之象也,所謂北方之強歟。
夫心者,象日也;腎者,象月也。日月合而成易,千變萬化而未嘗滅焉。然則腎即仙之道乎?寂然不動。蓋剛健中正純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為命之根矣。心即佛之道乎?感而遂通。蓋喜怒哀樂愛惡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為性之樞矣。
性與命,猶日月也。日月,即水火也。火者,離象也,懲忿則心火下降。水者,坎象也,窒慾則腎水上升。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暢於四肢。於是默而識之。
閑邪存誠,終日如愚,專炁致柔,故能以坎中天理之陽,點破離中人慾之陰。是謂之克己復禮,復還純陽之天。
吁,萬物芸芸,各歸其根,曰靜。靜曰復命。窮理盡性,而至於命。則性命之道畢矣。斯可與造物游,而柄其終始。
視頻
萬法歸一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宋代救災地方執行機構:提舉常平司與安撫司,搜狐,2019-04-19
- ↑ 科舉制度在不同朝代的制度是怎樣的?哪一個朝代比較公平呢?,搜狐,2020-03-21
- ↑ 為什麼古代的考場叫「貢院」 ,搜狐,2016-11-02
- ↑ 一代宗師白玉蟾是怎麼死的?宗師白玉蟾簡介,縱觀歷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