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正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8月21日) |
万正色 | |
---|---|
出生 | (1637年-1691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清朝将领 |
知名作品 | 《平岳疏议》《平海疏议》《师中纪绩》招降陈灿、驱逐郑经、从平三藩 |
万正色(1637—1691)清福建晉江(今泉州)人,字惟高。一字中庵,行伍出身,清朝將領。萬正色小時讀書通《易》,長棄文學武。
目录
生平簡介
平西王吳三桂發動叛亂, 入參將穆瞻部下出師征討
順治十五年(1658 年)鄉試武舉人。康熙元年(1662 年)以黃姓從軍,駐山東威海衛,清康熙三年(1664年),萬正色因招降海盜陳燦等,敘功,被提升為陝西興安府(治今陝西省安康市)游擊。 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翌年二月,萬正色在參將穆瞻部下出師征討,負責押送銀餉。吳三桂的總兵譚弘帶兵據守陝西陽平關,萬正色在野孤嶺打敗譚弘,並用計奪取朝天關,乘機攻克七盤關,收復四川廣元、昭化(今屬廣元市)、蒼溪等縣。至保寧府(治所在今閬中縣)後,清兵被困蟠龍山,糧道斷絕30餘日,士兵飢困不堪。一日,得令乘夜突圍,萬正色手持大刀,一馬當先,手刃敵軍猛將10餘員,衝出重圍,到達陝西漢中府(治所在今南鄭縣)。
年少時在家仁穎書院習武,故軍中稱他“黃大刀”
年少時在姑姑兄卿相潘湖叟黃錫袞家仁穎書院習武。故軍中稱他“黃大刀”。隨後,萬正色被提升山西平魯衛(今平魯縣)參將,並恢復萬姓。不久,他又奉命平定興安府兵變,受到清聖祖的召見和嘉獎,加授湖南嶽州(治所在今岳陽縣)水師總兵。
親率壯士入亂葦中固木樁,縱火吶喊,叛軍驚亂,自相殘殺,慌忙潰退
當時吳三桂重兵鎮守岳州,控制洞庭湖套,安遠靖寇大將軍察尾率領清兵連續四年攻打不下。康熙十七年(1678年),萬正色到岳州,乘夜雨派遣輕舟襲擊岸上的守軍,自己親率壯士入亂葦中盡斫敵軍木樁。清兵上岸,縱火吶喊,叛軍驚亂,自相殘殺,慌忙潰退。吳三桂部將又帶領200艘船攻打柳林嘴,萬正色切斷叛軍餉道,率游擊唐善同叛軍大戰蘆席口,燒毀叛軍的船隊,擊殺叛將張炳、趙有庫等人。
施用“亂間計”,作書信14封,叛軍內訌,元氣大損,出城投降,收復岳州
八月,吳三桂在湖南衡州(治所在今衡陽縣)暴死,他的兒子吳應期和洞庭湖敗將杜輝、江義等人退守岳州城。萬正色施用“亂間計”,作書信14封,分別送杜輝、江義等人。吳應期懷疑這些部將私通清軍,就把杜輝等13名部將殺掉。叛軍內訌,元氣大損,叛將陳華、李超、王度衝等人出城投降,吳應期棄城投奔長沙,萬正色收復岳州。
特旨加太子少保銜,繼而提升水師提督
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康親王杰書率清軍進攻福建,台灣延平郡王鄭經據金門、廈門、海澄、銅(東)山、海壇(今平潭縣)等福建沿海諸島,與清兵隔海對峙。萬正色於康熙十八年條陳《閩人習海上事狀》,提出海、陸軍布防和配合作戰的建議,得到聖祖的讚賞,特旨加太子少保銜,調任福建水師總兵,繼而提升水師提督。
===收復崇武,後直搗金門、廈門、海澄、□洲等島,次第收復,鄭軍退守台灣 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萬正色船泊浙江定海縣(今舟山市定海區),二月間攻取海壇、南日、湄州等島,並在惠安縣崇武海上與鄭軍交戰,擊沉鄭軍戰船12艘,配合陸上砲擊,把鄭部朱天貴的300多艘船隊驅散,收復崇武。朱天貴又乘南風大發率領船隊進行反擊,萬正色將水師分為6隊,2隊自平海灣(在今莆田市東南)南下,2隊從下風誘戰,2隊正面衝擊,巡撫吳興祚又從陸上配合,鏖戰兩天,大獲全勝。萬正色乘勝追擊,直搗金門、廈門、海澄、□洲等島,次第收復,鄭軍退守台灣。 萬正色收復海澄縣後,嚴申軍紀,禁止部下騷擾地方,人心逐漸安定。此時萬正色又上《閩海善後疏》,建議分兵鎮守濱海要地。
總督范承勳彈劾萬正色“納賄侵蝕”
康熙二十年(1681年),聖祖下令萬正色進軍台灣,萬正色認為“台灣難攻且不必攻”,清聖祖因此把萬正色調為陸路提督。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萬正色奉調雲南,與鶴慶府總兵王珍不和,互相攻訐。總督范承勳彈劾萬正色“納賄侵蝕”,結果下刑部大獄判處死刑。
赦免死罪罷官回家, 捐俸疏浚城內八卦溝,建造晉江縣會館
後來赦免死罪罷官回家,保留世職。 萬正色回到泉州後,曾主持重修泉州洛陽橋,捐俸疏浚城內八卦溝,建造晉江縣會館。 康熙三十年(1691年),萬正色去世,享年55歲。住宅在今東街第三巷內,故地名叫萬厝埕,住宅附近立有“宮保提督”坊,今廢。[1]
萬正色故居失火
市文物保護單位、歷經數百年的清代宅第建築珍品萬正色故居火光沖天,一場大火燒毀故居約300平方米。事發後,消防部門立即投入救援,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
資料顯示,起火前的萬正色故居建築五開間,三進深,有雙護厝、東廳,布局嚴謹合理,裝飾精美,為清代宅第建築珍品。這次大火主要在故居的中部。目前,火災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萬正色故居位於泉州市鯉城區鯉中街道東街南側萬厝埕巷內,因清朝康熙年間提督萬正色在巷內建府第,故該巷稱為萬厝埕巷,府第亦稱萬正色提督府。
據《清史稿》列傳中記載,萬正色,現豐澤區城東潯美人。清康熙十七年,萬正色曾在湖南嶽陽率領岳陽水師,連勝十七仗,大敗吳三桂、吳應熊父子,致吳三桂死,因而受到康熙帝的封賞。萬正色調任福建水師提督期間,滅外敵,逐鄭錦,迫降朱天貴。後改任福建陸路提督,兵住泉州萬厝埕。 萬正色在駐軍泉州萬厝埕時並在此建了提督府。提督府為五進古大厝,布局嚴謹合理,規模宏大,人們俗稱「九十九間」。其室內雕飾精美,為清代宅第建築的精品。萬提督府門口由泉州市人民政府立一「萬正色故居」石牌刻,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
個人作品編輯
著有《平岳疏議》《平海疏議》《師中紀績》等書。《平岳疏議》1 卷,《平海疏議》1 卷,附《平海咨文》1 卷,《師中小札》1 卷,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存錄。 《平岳疏議》撰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萬正色以岳州水師總兵徵吳三桂之時。《平海疏議》《平海咨文》《師中小札》撰於萬正色任福建水師提督,同總督姚啟聖平海壇及金門、廈門兩島之時。《師中紀績附師中小札》1 卷。[3]
歷史評價編輯
趙爾巽等《清史稿》:“鄭氏為海疆患三十馀年,捷、正色扞衛艱難,內定泉、漳,外收金、廈。” [8]
史籍記載編輯
《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一·列傳四十八》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