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万安古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万安古镇
Mp24927087 1438221051586 1 th万安古镇.jpg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文名:万安古镇

地理位置:休宁县城城东4公里处

面   积:77.76 km²

人口数量:2.3 亿

万安位于休宁县城城东4公里处,为徽州四大古镇之一。横江由西向东呈马蹄形绕过。公元258年至公元589年,万安一 直为休宁县县治所在地。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万安成为下通州治(今歙县)、杭州,上入县城达安庆、赣湘的重要水陆要道,而那条依横江而建的五里街衢,更是以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丰富的商业内容闻名遐迩,成为明清时期休宁九大街市之首[1]

历史概况

万安古镇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三国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万安曾为休宁县 县治所在地,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末战乱时,歙县人汪华拥兵自保,先后占据歙、宣、杭、睦、婺、饶六州重地,汪华自号吴王,将郡治从原来的黟县迁至万安镇东侧的万安山(后又称古城岩、万岁山、寿山),使万安成为统辖六州的一方重地。

元代汪泽民有《古城岩》诗描述道:“炀帝南游四海兵,石门凭险待时平。至今万岁山头庙,犹有居民说古城。”不久,汪华将郡治迁至歙县的乌聊山。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与发达,万安独特的地理位置日益凸现,成为下通歙县、杭州,上连县城并通达黟县、祁门的要道和重要水运码头。

据明代《新安名族志》记载:在万安古镇居住、经商的有俞、汪、任、吴、戴、黄、何、闵、邵、曹、游等11个大姓。在陆路交通不发达时,万安一直是古徽州的重要水运码头,来往行商者众多,逐步发展为商业重镇。万安古镇在明、清鼎盛时期,店铺多达400余家,行业多达100多种,街长5华里,雄居休宁县九大街市首位,享有“小小休宁城,大大万安街”的美誉。物产最著名的有“万安罗盘”和“松萝茶”。此外,糕点和生活用铁器等土特产品也是徽州远近闻名。清末民初,仍有南北杂货、茶庄、丝绸、文房四宝、布匹、酱园、国药、罗经等行业50余种,店铺近150家。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后,随着屯溪至江西省景德镇公路的建成通车,水运渐失优势,商业贸易逐渐向县城海阳镇和县东重镇屯溪转移。抗日战争爆发后,江、浙一带人员涌入,商业又一度畸形繁荣。1945年后,经济衰落,农村贫困,古镇日趋萧条。1975年,商业中心开始由古街移往公路两侧。1980年后,沿公路两侧逐步建成新镇区,古街除少数店铺仍然保留外,大部分都已改为民居。

环境简介

万安古镇南临新安江上游支流横江(又称汶江),东倚古城岩,西南面为玉几山,北面是松萝山。镇区中是一条贯通东 西与横江平行发展的古商业街,街的西面原有古驿道与县城东门相通。镇区西南横江两侧有古塔两座,镇区东部古城岩有古塔一座,三塔鼎立构成独特的古镇制高点轮廓,控制着古镇的空间格局,展示了万安古镇“山、塔、江、桥”的大山水风貌。

横江在万安南侧由西向东流过,如练的江水由于东部古城岩的缘故,在这里作了弧形的弯曲。按照传统的“风水”学说,横江形成了万安古镇南面的一条“腰带水”,为古镇设置了理想的水环境。

古人非常赞赏古镇东边古城岩环境的优美胜景,将其称为“寿山初旭”,列为休宁县“海阳八景”之一。并有诗赞道:“天鸡咿喔起云霄,绝顶曦光接斗杓。赭玉盘开红晕迥,黄金轮涌赤波遥。一峰高向三光拱,万岁名应百世标。放眼扶桑胸次旷,不辞扪葛上岧峣。”古镇北边是松萝山,“松萝雪霁”也是“海阳八景”之一。有诗赞道:“双峡中分一径通,宝坊遥隔片云东。四时山色涵空翠,万折泉声泻断虹。清爱竹利穿冻雪,静闻松子落香风。登高两屐吾方健,携手无因得赞公。”

离古镇下街里许的古城岩,是古镇乃至休宁县城不可多得的水口园林。早年的州治城址,虽已无旧迹可考,但山北麓的古城村,依旧保留着“东门充”、“西门充”等地名。寿山右侧有象峰,峰下有石门夹峙,石门如双鹤引颈伸入崖内,俗称“交杯石”。石门下至小溪旧有石板路和嵌有“越国古城”石刻的牌坊。民间传说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角逐时,曾躲避于此。明代程敏政有诗:“乘闲独上古城岩,石洞深深似隔凡;叠岘每迎神驭下,危峰疑出鬼工劖。一溪寒水围青嶂,万壑天风响翠杉;知是何人先到此,断厓高处刻题衔。”寿山左侧有狮峰,雄峙于横江之滨,峰顶巨崖悬空,上有石刻“练心石”,明末抗清民族英雄金声在古城岩“还古书院”讲学时,曾面临悬崖站立在“练心石”上磨练性情。山南旧有园林,名曰“半亭”,园中广植花木,尤以方竹最为珍贵。1970年后,古城岩曾一度沦为采石场,将古建园林毁坏无存。然而山中“还古书院”、“鱼乐国”、“放生潭”等遗址依稀可辨。明代嘉靖初年(约公元1522年)建的七层古塔仍然屹立在峰顶。古城岩下,建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的古城桥长虹卧波,宏伟壮观。滚滚东去的横江经万安古镇正好呈弧形,因此,无论伫立江边任何一座码头还是镇尾的田间小路向东眺望,古城岩、古塔、古桥倒影江中,尽收眼底,形成三位一体的绝妙画图。

建筑特色

保持明清时期历史风貌的传统商业街。

传统商业街 古镇万安作为新安江上游乡村农副产品交换的吞吐口,活跃了休宁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旧时休宁县的茶叶、竹木及其他土特产通过万安源源运出,沿新安江而下泛杭州。春水潮涌之时,3天即可到达,极为方便;食盐、煤油、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又赖其不断输入。传统商业街是万安古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万安传统商业街大致可分为三段。富来桥以西为上街,长约200余米,村头原有四脚石坊和关帝亭,与县城东门相通。如今坊、亭均不存,黄家祠堂、四合院“柿子园”等遗址尚存,传统民居中有部分已进行了改建。富来桥至小学为中街,长约300米,宽3到5米,传统店铺错落有致,造型优美,保存完好。虽然景象萧条,但风貌依旧。两侧建筑檐口形成的曲折天际线,自然而和谐,依然如故,好一派古朴雅致的古镇风采。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位于皂荚巷的“翠园”等典型清代建筑保存完好。“翠园”是万安著名塾师吴尔宽的住宅,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在此启蒙。小学至观音桥为下街,长500米,宽度也在3到5米,除偶尔出现少量新式住宅外,也基本保存完好。如“当铺巷”、“屯溪巷”(往屯溪的巷道),“屯溪巷”内的石板路,因过往的独轮车年积月累的经过,留下了数道深深的辙痕,默默地见证着古镇悠久的历史。万安传统商业街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经营特色。万安古街沿街建筑大部分由各种店铺组成,街面上现存旧有店铺100余家。在众多的商家中,除少数为当地居民服务外,大多数都兼有批发、贸易货栈的功能。其经营既有多样性又有特色性。多样性是指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商品;特色性是指徽商“四大行业”——盐、典、茶、木在万安都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万安罗盘的生产与销售更使其声名远扬。 二是街道空间特色。古色古香的街道和两侧建筑构成了一个宽高比为1:1.5——1:2的街道剖面空间。两侧店铺的木排门在营业时完全打开,把街道空间引入室内,商业活动空间明显加大。因为随着街道的剖面空间已从街道、檐下延伸到室内,对应的商业空间也由室外、半室外和室内所组成。人们选购货物、洽谈业务都在店堂内进行,而不影响街道上人流的行走。万安街随地形而自然曲折,在线性 空间的基础上,又富于变化,如沿街道有风雨廊可供人们休息、观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富来桥北头,街道作了直角拐弯,视觉空间顿生变化,有“引人入胜”之感。

三是临街立面特色。沿街建筑的立面形成了传统商业街的风貌,万安古街最主要的特色是以其单体建筑的无个性而表现出的整体的个性。原商业街有八成以上的建筑为木排门,基本上都是两层,檐口高度多在5.5到6.5米范围内变化,无突出的标志性建筑。商业建筑按传统的开间划分,建筑的大小只是开间的增减,以单开间和三开间为多。开间由于因经营性需要节约建设成本,所用木结构材料都不很粗大,开间的宽度受到限制,通常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约3到4.5米)。单开间是店铺的基本细胞,多开间的户主由于分家、出租等原因,也可分成二至数个店面。万安临街的二层木排门建筑,它们具有极为相似的立面。但这种开放式立面,两侧无封火山墙的形式,又使其与徽州传统民居建筑封闭式立面、突出的门罩完全不同,使这条商业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四是建筑形式特色。古镇最有特色的是亦店亦宅的房屋。这类临街而建的二层建筑,底层面街多为整间的木铺板门,随时可以打开,便于运货、经营。这类房屋大致可分为前店后宅式、前店中坊后宅式、下店上宅式和坊宅混合式四种。前店后宅式房屋的主人大都是做贩运、批发生意的,需要较多的储藏空间。房屋前进开店,后进作宅,中间的天井平时可以日常生活所用,货物多时也可临时堆放。小型门面为一间,大型门面为三开间。前店中坊后宅式房屋是一些自产自销的商号,拥有自己的作坊,出于功能上的安排和与固有的住屋形式相适应,这类房屋多在头进安排了“销”的店面,二进作为生产的“坊”,后进用作居住的“宅”。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往往头进和后进的房屋稍大并有雕刻装饰,而二进空间则比较简单而局促。下店上宅式房屋由于受宅基地的限制,无法在纵向轴线上开展建设,因而形成了这类结构紧凑的建筑结构形式,楼下经营部分高大而宽敞,楼上较为矮小,临街开窗。坊宅混合式房屋多为手工艺人所有,由于所需场地并不十分宽敞,主人 也不富裕,因而产销往往就混合在住宅的起居部分进行。这种家庭作坊式的产销,能够激发人们的购买欲。

水运码头 由于万安在历史上所占据的重要水陆交通地理位置,其水运设施是古镇中最有特性的要素。古镇中现保存完好的码头有12处,货运公共码头、私人码头和渡头等,又各具特色。在古镇与对岸之间,设有渡船以利交通,渡头位于富来桥南侧,主要用于渡人而不是渡货。人们可以沿石板坡道直下至江边上船。古镇现有两处私人码头,位于上街富来桥西侧。此类码头从江边直通店铺或住宅后门,上下方便。由于私人码头用地较为局促,因而石踏步常作迂回曲折形布置。货运公共码头多通过巷道与万安街连接,几个方向而来的石阶汇成数段组合踏步下至江边,组合踏步周围往往有一块稍大的平地“坦”,以方便货物的临时堆放。这些码头的踏步并不直接冲入江中,而是转折迎向或侧向江面,便于船只的停靠。

古塔、古桥 万安镇现存古塔3座、古桥4座。三塔鼎立,气势宏伟,在黄山市范围内已是绝无仅有。 古塔分别是古城塔、巽峰塔和富琅塔。古城塔位于古镇东部的古城岩,又称万寿塔,建于明嘉靖初年。下层外围21.3米,高29.6米,内空直径3.37米。底层红麻石为基座,砖砌塔身,六角七层。底层两个拱门,其它每层一门。翘角挑檐,镂有花卉藤草与波浪图案,生铁塔顶,向东南方倾斜。塔顶1958年坠落,计重2400公斤。巽峰塔在横江南岸玉几山东翼,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历时六年,成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保存最为完整。塔高35米,八角七层,砖砌楼阁式,每层四个拱门。内置168级盘旋形梯道,上达顶层,塔刹为葫芦状,风格颇类唐代佛塔。塔内四壁绘有壁画,虽经历了420多个春秋,线条仍然清晰可辨。富琅塔原称水口神皋塔,位于富琅村前,与古城、巽峰两塔相峙。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倡建,二十四年竣工。塔八角七层,砖石结构,外观保存完整,内部已损坏。砖砌叠涩出檐,工艺精细。塔砖上有“万历癸巳寅”或“万历癸巳宿”字样。

古桥中富来桥、轮车桥和观音桥均处于镇区内,分别与周围的建筑、溪流共同组成“小桥、流水、人家”尺度宜人的风貌景观。古城桥则与古城塔、古城岩、横江水共同构成一幅气势宏伟壮观的绝妙画图。古城桥在镇东古城岩下,跨横江水通向水南村。明万历十年,徽州知府高时倡建,又名高公桥。清康熙五十五年重修。乾隆三十八年桥圮,五十二年,休宁县人捐资重建。桥长180米,宽6.4米,11孔。桥上原有桥亭,以便行人憩息。

非物质文化

万安罗盘 传统地学仪器,因制作精良,工艺要求高,不失为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品,在地学仪器现代化的今天,旧日的罗盘还可作为文物观。因产地在休宁县万安镇,故名。罗盘是利用磁针在地磁作用下能优质保持在磁子午线平面内这一原理制成的指示方位的简单仪器。用罗盘指示方向,轻便可靠,广泛应用于航海、旅行和平面测量,还为堪舆家(风水先生)用于选坟地和宅基,在古代可谓功勋无比。万安罗盘对原料和工艺的要求极严,其地盘为特种木经开坯、车圆、磨光而制成,大者直径尺许,小者能置于掌心。盘面中心凿一圆孔,内装一枚能灵活转动的指南针,孔面覆盖一透明薄 片,既能保持孔内清洁,又能看见磁针转动。中心圆外盘面刻画纵横格度,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星宿,在盘面上用字写明,除重??六十四卦,十二干支交迭又成六十组,八卦表空,干支表时,天地古今融于一圆。盘面上涂以油漆,既透明似镜,又光洁如玉。

万安罗经业发达,独具特色,吴鲁衡、方秀水等罗经店制作的罗盘,曾获1915年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该罗盘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罗盘是利用指南针原理制作的一种传统工具,既用于航海辨别方向又用于城市乡村建筑选址定位。中国古代罗盘按产地划分有内地型和沿海型两类。沿海型以福建漳州和广东兴宁为中心,其功能主要是用于航海指向。内地型则以安徽休宁万安为中心,其主要功能为测定房屋建筑和墓葬的方位及平面布局。万安生产的罗盘在历史上称为“徽盘”。

万安是现今全国仅存的手工制作罗盘的产地。万安罗盘的传统制作工艺沿袭约600余年,工艺流程严格规范,技艺精湛缜密,所制罗盘、日晷等产品规格全、品种多、精度高,是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的杰出代表和遗存标本,是风格独特的徽州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精品,清康熙年间万安罗盘业生产的一具“徽盘”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

万安罗盘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罗盘制作技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又形成了自己的工艺特点,其选料制坯、车圆磨光、划盘分格、书写盘面、涂油上光、安装磁针等工艺流程和技艺手法,均有严格的规范要求。万安罗盘历史上著名的字号有方秀水、胡茹易和吴鲁衡。吴鲁衡等罗经店生产的罗盘、日晷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这也是中国工艺品首次获国际大奖。 万安罗盘制作工艺2006年已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松萝茶 松萝茶因产于万安镇松萝山而得名。松萝茶历史悠久,为中国最早的名茶之一。据有关资料记载,是在松萝山寺庙里修行的一位和尚名“大方”的所创制。明万历《休宁县志》记载:“邑之镇北曰松萝,以多松名,茶未有也。远麓为琅源,近种茶株,山僧偶得制法,遂托松萝,名噪一时。”松萝茶为炒青绿茶中的极品,其制作工艺后来为皖南山区炒青绿茶制作所普遍采用,形成了皖南制茶业的独特制作工艺。《中国茶经》将松萝茶分为一至三等,说其品质“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滋味浓厚,带有橄榄香味,汤色绿明,叶底绿嫩。”古代茶著概括得更为精炼:“三重:色重、香重、味重,即色绿、香高、味浓。”松萝茶数百年来盛名不衰,除了它是一种色、香、味皆优的饮品之外,还具有特别的药用价值,如降血压、降血脂的功能等,因此被广泛誉为“茶中珍品”。《本草纲目》述:“徽州松萝,专用化食。”1930年赵公尚编著的《中药大辞典》论述:“松萝茶产地徽州。功用:消积,滞腻,消火,下气,降痰。”松萝茶在中国茶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它除有独特的品质以外,更重要的是其独树一帜的制作技术备受后人推崇。明万历年间在徽州任职的龙膺曾亲眼见过松萝茶的制作,他将这一深刻的印象记入《蒙史》:“其制法用铛摩擦光净,以干松枝为薪,炊热候微炙手,将嫩茶一握置铛中,札札有声,急手炒匀,出之箕上。箕用细篾为之,薄摊箕内,用扇扇冷。略加揉捻,再略炒,另入文火铛焙干,色如翡翠。”几十年后,明崇祯年间的《茶签》,对松萝茶的制作予以更详细的记载。松萝的制作方法就是后来炒青绿茶的制法,尤其是后来崛起的外销茶“屯绿”更是继承了这种制法的基本要领。所以有专家论述:“松萝是屯绿的始祖。”

水龙庙会 水龙庙会是万安镇特有的公共防火演习活动。在老街“当铺巷”附近还有“水龙庙”遗址,一面墙壁上还嵌有古代修建“水龙庙”的石碑。“水龙庙”原来除因封建迷信因素供有菩萨外,主要用于存放公共消防设备。每年农历四月初十,镇上各店家聚会,将“水龙庙”内的消防设备陈列在庙前的“坦”上,进行一年一度的检修,各店家也将自备的消防设备一并拿出,在河边试用消防用的“水枪”。同时,请来戏班,连续演出三昼夜,称“火烛戏”。戏目多与水有关,如“水漫金山”、“水淹七军”等。

视频

=

2018年1月中央四台记住乡愁第四季:万安古镇-精益求精===

参考资料

  1. 万安老街导览图,黄山厘米客栈官网,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