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星瓢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七星瓢虫是鞘翅目瓢虫科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成虫可捕食麦蚜、棉蚜、槐蚜、桃蚜、介壳虫、壁虱等害虫,可大大减轻树木、瓜果及各种农作物遭受害虫的损害,被人们称为“活农药”,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俗称“花大姐”“金龟”等。七星瓢虫室内寿命平均80天左右,田间可存活120天以上

简介

七星瓢虫(学名: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又名七星瓢岬、七星花鸡、花大姐,属鞘翅翅目瓢虫科,以其个体较大,色彩鲜丽而著称。它体长7~8毫米,体宽5~6厘米。身体的北部拱起,呈半球形,因为它的形状很象用来舀水的葫芦瓢,所以叫瓢虫,瓢虫属昆虫。成虫体长身体卵圆形,;头黑色、复眼黑色,内侧凹入处各有一淡黄色点;触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额外侧为黄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个较大的近方形的淡黄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两侧共有7个黑斑,左右两侧各有3个黑点,接合处前方尚有一个更大的黑点;翅基部在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白斑;体腹及足黑色 。

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主要受食物和温度的影响。七星瓢虫是迁飞性昆虫,成虫和幼虫的觅食行为属于广域搜索与区域集中搜索行为的转换。七星瓢虫主要以蚜虫为食,有时还取食小土粒、真菌孢子和一些小型昆虫,秋天还常常取食植物的花粉。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

七星瓢虫的名称由其鞘翅上的7个黑色斑点而来,但是其身上的斑点数量是各不相同的[1]

形态特征

蛹:体长7毫米,宽5毫米。体黄色。前胸背板前缘有4个黑点,中央2个呈三角形,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2个黑点,两侧角有2个黑斑。中胸背板有2个黑斑。腹部第2-6节背面左右有4个黑斑。腹末带有末龄幼虫的黑色蜕皮。

幼虫:七星瓢虫幼虫体表有一层饺坚硬的表皮,它的伸展性有限,所以生长到一定阶段,必须蜕去老皮,着生新皮,才能继续成长。每蜕一次皮,就增加一个龄期,幼虫共蜕三次皮,有四个龄期。初孵幼虫(一龄)身体很小,只有2-3毫米,孵化后,就聚集在原卵块的残壳上,约经8-12小时,开始分散取食。约两天后,蜕皮变为二龄,此时体长已增大一倍多,腹部第一节背面两侧,出现两个黄色肉瘤,三龄幼虫除体长加大外,腹部第一、四两节的背面两侧,各有一对黄色肉瘤,但第四节的肉瘤不很明显,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到四龄时,这两对肉瘤都非常明显。当幼虫老熟时,体形变粗,最后以尾端固着在植株等附着物上,准备化蛹。

成虫:体长5.2-6.5毫米,宽4-5.6毫米。身体卵圆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状。头黑色、复眼黑色,内侧凹入处各有1淡黄色点。触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额外侧为黄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个较大的近方形的淡黄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两侧共有7个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白地。体腹及足黑色[2]

生活习性

食性:成虫和幼虫均以多种蚜虫、木虱等为食。星瓢虫有吃卵和互相捕食的习性。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七星瓢虫成虫很容易吃掉已产下的卵块。即使有充足的蚜虫,它们也喜欢吃卵;幼虫则常互相捕食。同一卵块早孵出的个体,常吃掉尚未孵化的卵粒。大龄幼虫常吃掉小龄幼虫。蛹也常被成虫和大龄幼虫吃掉。

七星瓢虫虽然主要是吃蚜虫,平均每天可捕食蚜虫80-100头。但并不仅仅限于以蚜虫为食。中国北京的金山脚下,在秋天蒿草和荆条上并没有蚜虫,七星瓢虫成虫却群集其上,数量很多。经过仔细观察和消化道解削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七星瓢虫在早春不仅吃蚜虫,还取食小土粒、真菌孢子和一些小型昆虫。秋天,七星瓢虫则常常取食植物的花粉。

避敌本领:七星瓢虫有较强的自卫能力,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何。它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因受不了 而仓皇退却、逃走。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当遇到强敌和危险时,它就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把3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而求生。

瓢虫之间还有一种奇妙的习性: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各自保持着传统习惯,因而不论传下多少代,不会产生"混血儿",也不会改变各自的传统习性[3]

分布范围

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等一些省区;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四川、云南、贵州、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均有,常见于农田、森林、园林、果园等处。 另记载于蒙古、朝鲜、日本、俄罗斯、印度及欧洲地区。

生长繁殖

自然繁殖:七星瓢虫卵通常成块地产在茎叶或土块上。卵粒梭形,竖立,整齐地排列成块。每个卵块一般30粒左右。最多可达百余粒,少的则仅有几粒。刚产下的卵淡黄色,后逐渐变为杏黄色。将孵化时,呈黑渴色。

新羽化的七星瓢虫成虫,待体躯和翅鞘硬化后,便开始活动取食,3-4天后交尾。七星瓢虫有多次交尾习性,但经一次交尾,雌虫所产的卵就都能孵化。秋季越冬代成虫交尾后,虽活动取食,但卵巢并不发育,翌春活动取食后才开始产卵。非越冬代成虫交尾3-5天后,便开始产卵。产卵开始以后,几天内就达到了高峰,产卵盛期持续一个月左右。在盛期的33天里,产下了全部卵粒的95%以上。产卵盛期,一头雌虫一天可产好几个卵块。七星瓢虫因取食的蚜虫种类不同,产卵量大小也不同。取食它喜欢吃的蚜虫时,产卵量就大,取食不害欢吃的蚜虫时,产卵量就小。

人工饲养:七星瓢虫,首先要解决饲料问题。可以到野外采集天然饲料--蚜虫,但这种方法费工多,有时还不易采到。所以用人工培养大量蚜虫,满足七星瓢虫食用。可用蚕豆苗人工培养蚜虫。当分栽的蚕豆苗长出3-4厘米高时,把野外采集的少量蚜虫放在豆苗上,在室温20-30℃、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培养10-15天,蚜虫就能大量繁殖,这时就可用蚜虫作七星瓢虫的饲料。

把七星瓢虫放在玻璃瓶里,瓶底垫一张草纸,纸上放一个盛湿药棉球的小瓶盖,以保持瓶内的湿度,瓶口盖上纱布,并用橡皮筋系紧。每瓶放进七星瓢虫1-2对,每天投一次饲料,它们就能正常生活,并能繁殖后代。

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4]

七星瓢虫应用技术

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后,可以放到田间,帮助人类消灭蚜虫蚧虫。如棉田出现大量蚜虫危害,这时可以把七星瓢虫散放到棉田里,它就能将蚜虫吃掉。散发时,在棉田边走边放七星瓢虫,走几步放几只,以求散放均匀:①掌握好散放时间,以傍晚时散放为宜。因为傍晚气温较低,光线较暗,七星瓢虫活动性较弱,不易迁飞;②采用成虫和幼虫混放。因为幼虫没有迁飞能力,不会逃逸,而它也有吃蚜虫的本领;③散发前一天停止喂食,再进行散放,可以降低七星瓢虫迁飞活动能力;④散放后两天内,不进行中耕和其他田间管理,以免使七星瓢虫受惊迁逃[5]

视频

七星瓢虫为什么会被称为森林小卫士?

参考资料

  1. 七星瓢虫简介,360个人图书馆,2012-12-17
  2. 七星瓢虫形态特征,波奇网,2012-12-17
  3. 七星瓢虫生活习性,淘豆网
  4. 七星瓢虫的繁殖,土流网,2019年09月27日
  5. 七星瓢虫的繁殖,快资讯,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