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七家湾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七家湾溪

图片来自blogspot

七家湾溪(Gong Qyawan)为台湾大甲溪上游的主要支流,主流发源于桃山,而其发源于雪山主峰东北侧及西南侧的两条支流为大甲溪发源海拔最高的支流,是冰河时期孓遗生物樱花钩吻鲑现今唯一栖息域,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平等里,雪霸国家公园园区内。其流域有一大片数公里长、近一公里宽平缓的谷地,设有由退辅会管理的武陵农场

历史

七家湾溪泰雅语称为“Qyawan”,汉语音译为给拉万,为“瓮底”之意,形容现今武陵农场北侧平缓的谷地,其流域为泰雅族的重要狩猎区之一,为泰雅先祖从发源地北港溪上游流域,经由大甲溪上游流域,往兰阳溪大汉溪大安溪南澳等地迁徙的重要中继据点。

考古发现显示在史前时代即有先民在七家湾溪谷地定居,1997年5月中研院史语所刘益昌教授发现的七家湾遗址涵盖两个文化层,下层是距今约4000-26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绳纹红陶的文化层,上层是距今约1200-400年前金属器及金石并用时代晚期的文化层,出土遗物显示台湾东、西部的先民,在数千年前即有穿越脊梁山脉迁徙。[1]

日治时期以日语对音称为“キヤワン”溪。此地原有七户泰雅族人居住,战后原称为“佮丸溪”,取谐音与七户之意雅化转译为“七家湾溪”。

因应中横公路兴建、农耕队进入后,将原住泰雅族人以地易地改迁至环山部落,1960年中横兴建完成之后,退辅会即在七家湾溪平缓的谷地设立武陵农场以安置荣民。水源来自武陵四秀之一桃山,因紧邻武陵农场且农场入口武陵桥横跨七家湾溪,复育池也位在农场境内,故常将武陵农场与七家湾溪彼此连上关系。

生态

七家湾溪除了是樱花钩吻鲑唯一栖息河域,也是现今台湾存留数量最多樱花钩吻鲑的栖息河域,因此享有“台湾樱花钩吻鲑家乡”的美称。1997年10月1日台中县政府正式公告成立“七家湾溪樱花钩吻鲑野生动物保护区”,经过多年复育与保护之下,七家湾溪得以名声亮起。

周边景点

参考文献

  1. 七家湾遗址.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7). 

Category:733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