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丁汉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汉波
图片来自名人简历

丁汉波 丁汉波,动物学家。曾为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理事长,福建省动物学会理事长。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是中国发育生物学会理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福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福建省科协荣誉委员。1931~1936年在原北京燕京大学生物系本科学习,1936~1939年在该校研究院学习,获理硕士学位。1940~1947年任原福建协和大学讲师、副教授。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理科哲学博士学位,继任博士后研究员,被选为美国科学荣誉学会会员。1951年回国,先后任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大学副校长等职。长期从事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编著《脊椎动物学》,主编《发育生物学》高校教材。

个人简介

丁汉波 动物学家。 1912年11月3日生于福建省古田县。

个人履历

1931~1936年在原北京燕京大学生物系本科学习,1936~1939年在该校研究院学习,获理硕士学位。1940~1947年任原福建协和大学讲师、副教授。1947年赴美国留学,1949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理科哲学博士学位,继任博士后研究员,被选为美国科学荣誉学会会员。1951年回国,先后任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大学副校长等职。长期从事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编著《脊椎动物学》主编《发育生物学》高校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成就及荣誉

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1978年获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奖状。30年代开始研究两栖类性腺季节性变异、两栖类杂交及其染色体等,在国内属领先地位。在美国研究期间,探讨无尾两栖类雄核单性生殖和雌核单性生殖以及核质关系等发育问题。回国后继续研究两栖类受精机理,特别关于卵胶膜在受精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福建蛇类等,获福建省科技成果奖。福建两栖类和爬行类地理分布及区系研究,获福建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进行鸭类杂交、番鸭与麻鸭的人工授精技术研究。此人工授精技术经推广后经济效益甚大,1990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共发表论文70余篇。1978年获福建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奖状。1990年国家教委授予。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及奖牌。 [1]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