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丁奎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奎岭
出生 (1966-03-15) 1966年3月15日(58岁)
国籍 中国
籍贯 河南永城
民族
母校 郑州大学
职业 科研教学工作者
研究领域 有机化学家

丁奎岭[1]
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6年3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市,籍贯河南永城。198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1990年在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教育背景[2]

  • 1981年9月--1985年7月,郑州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 1985年9月--1987年7月,郑州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 1987年9月--1990年10月,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人物生平[3]

  • 1990年10月—1992年10月,郑州大学化学系讲师。
  • 1992年11月—1995年11月,郑州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
  • 1993年9月—1994年9月,日本龙谷大学理工学部博士后。
  • 1995年12月—1998年11月,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
  • 1997年9月—1998年9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UNESCO研究员。
  • 1998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 199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 2003年8月—2003年11月,日本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
  •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 2009年--至今,任上海有机所所长。
  • 2013年12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方向

  • 组合不对称催化
  • 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 手性催化剂负载化新方法

科研成果

  • 不对称催化反应:提出并成功实践了手性催化剂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建立了“组合不对称催化”方法,发展了一系列高效、高选择性手性催化剂并阐明了催化机制。
  • 手性催化剂:提出了手性催化剂“自负载”概念,实现了不对称氢化等多类反应的非均相催化和催化剂的循环再利用,发展了具有特色骨架的新型手性配体与催化剂,为多类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和药物中间体等的合成提供了高效方法。

主要奖项及荣誉[4]

  • 2002年,获得200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 200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
  •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
  • 2005年,获Synlett/Synthesis Journal Award。
  • 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
  • 2006年,获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庄长恭奖。
  • 2006年,获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奖。
  • 2008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
  • 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排名第一)。
  • 2011年,获第八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 2011年,第十二届上海市科技精英。

参考资料

  1. [1] 中国科学院学部
  2. [2] 本土院士培养出来的院士
  3. [3]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 [4] CNPP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