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叔衡畫便面見貽以詩答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丁叔衡畫便面見貽以詩答之》是一首現代詩歌,現代詩歌又稱新詩,是指「五四運動」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詩歌[1]。它是適應時代的要求,以接近群眾的白話語言反映現實生活,表現科學民主的革命內容,以打破舊體詩格律形式束縛為主要標誌的新體詩。「現代詩」名稱,開始使用於1953年—紀弦創立「現代詩社」時確立。
“ |
形骸本死器,神識來寄居。持此遊人間,如體著衣襦。 少壯實美服,意氣豪且粗。老病服漸弊,瑟縮情不愉。 夫何久喪我,從渠作榮枯。一朝得自識,奮迅不受拘。 於世定奚缺,所憾良區區。恆齋雖病廢,神完能自娛。 作詩遠寄我,巧兼畫與書。我謂子無病,非病乃其逋。 平生意相親,重了寧以軀。子誦此詩終,霍然還壯夫。 |
” |
— [現代]鄭孝胥 |
現代詩歌代表作
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國現代文學[2]史上一部真正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全面顯示出現代意識和時代精神的白話自由體新詩集,在思想上,它表現出一種與舊世界徹底決裂的反叛意識,充溢着一種熱情的創造精神和更新意識,還竭力歌頌了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
表現了與宇宙萬物相結合的自我力量,藝術上,《女神》顯示出一種火山爆發式的激情和狂飆突進的氣概,整個詩集貫穿着一種蔑視一切與創造一切的磅礴氣勢和力度,特別是在外在形式上真正實現了「詩體大解放」。
參考文獻
- ↑ 解析丨關於詩歌的本質特徵和基本元素 ,搜狐,2017-10-12
- ↑ 中國現代文學相對於古典文學、世界文學,為什麼不受待見?,搜狐,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