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一马光 |
为透骨草科植物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L.subsp.asiatica (Hara)的叶及全草。分布于黑龙江、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全国大多数地区。
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黄水疮,疥疮,湿疹,跌打损伤,骨折。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一马光
别称; 透骨草、一马光、接生草、老婆子针线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透骨草科
属; 透骨草属
种; 透骨草
采收时间; 夏季
毒性; 有毒
入药部位; 叶及全草。
性味
味苦,性凉。有毒。
归经
归心经。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主治
黄水疮,疥疮,湿疹,跌打损伤,骨折。
相关配伍
治湿疹:毒蛆草根,水煎服。另用鲜叶加白糖捣烂外搽。(《甘肃中草药资源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9-15g。或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时宜慎。
采集加工
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 30-80 (-100)厘米。
茎直立,4棱形,不分枝或于上部有带花序的分枝,分枝叉开,绿色或淡紫色,遍布倒生短柔毛或于茎上部有开展的短柔毛,少数近无毛。叶对生;叶片卵状长圆形、卵状披针形、卵状椭圆形至卵状三角形或宽卵形,草质,长(1-)3-11(-16)厘米,宽(1-)2-8厘米,先端渐尖、尾状急尖或急尖,稀近圆形,基部楔形、圆形或截形,中、下部叶基部常下延,边缘有 (3-)5至多数钝锯齿、圆齿或圆齿状牙齿,两面散生但沿脉被较密的短柔毛;侧脉每侧4-6条;叶柄长0.5-4厘米,被短柔毛,有时上部叶柄极短或无柄。
穗状花序生茎顶及侧枝顶端,被微柔毛或短柔毛;花序梗长3-20厘米;花序轴纤细,长(5-)10-30厘米;苞片钻形至线形,长1-2.5毫米;小苞片2,生于花梗基部,与苞片同形但较小,长0.5-2毫米。花通常多数,疏离,出自苞腋,在序轴上对生或于下部互生,具短梗,于蕾期直立,开放时斜展至平展,花后反折。
花萼筒状,有5纵棱,外面常有微柔毛,内面无毛,萼齿直立;花期萼筒长2.5-3.2毫米;上方萼齿3,钻形,长1.2-2.3毫米,先端多少钩状,下方萼齿2,三角形,长约0.3毫米。花冠漏斗状筒形,长6.5-7.5毫米,蓝紫色、淡红色至白色,外面无毛,内面于筒部远轴面被短柔毛;筒部长4-4.5毫米,口部直径约1.5毫米,基部上方直径约0.7毫米;檐部2唇形,上唇直立,长1.3-2毫米,先端2浅裂,下唇平伸,长2.5-3毫米,3浅裂,中央裂片较大。
雄蕊4,着生于冠筒内面基部上方2.5-3毫米处,无毛;花丝狭线形,长1.5-1.8毫米,远轴2枚较长;花药肾状圆形,长0.3-0.4毫米,宽约0.5毫米。雌蕊无毛;子房斜长圆状披针形,长1.9-2.2毫米;花柱细长,长3-3.5毫米;柱头2唇形,下唇较长,长圆形。瘦果狭椭圆形,包藏于棒状宿存花萼内,反折并贴近花序轴,萼筒长4.5-6毫米,上方3萼齿长1.2-2.3毫米。种子1,基生,种皮薄膜质,与果皮合生。花期6-10月,果期8-12月。
生长环境
生于阴湿山谷或林下。分布于黑龙江、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全国大多数地区。
性状鉴别
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纵向细棱线,光滑无毛。质轻而脆,折断面刺状,中央有白色的髓。
叶均已脱落,可见互生的叶痕,顶端有长角状果或紫黑色花。叶膜质,宽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有细长的穗状花序,胞果膜质,反折而紧贴着花序轴上。
现代应用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筋骨挛缩,寒湿脚气和疮癣肿毒等。
相关论述
《辽宁常见药用植物彩色图说》:"利尿解毒,通经透骨。治疗感冒,跌打损伤等。"
附注
据文献记载,本品古代还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反胃噎膈等症。
因其毒性,可做为一种良好的杀蝇和杀蚊的植物药。[1]
参考文献
- ↑ 一马光这味药的药性是?, 360国学 ,2016.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