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坡圣谢尔盖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一面坡圣谢尔盖教堂是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一面坡车站北侧修建,由中东铁路公司拨款,是当时东部教区最大教堂之一。
基本内容
神职人员历8届,第一任大司祭马特洛夫斯基,1920年(民国9年)由海参崴教区派来。第二任掌院司祭亚奥尼普斯基;第三任掌院列昂尼德·佩卡尔斯基;第四任掌院列昂尼德;第五任掌院安德烈·戈罗斯基维奇;第六任掌院米尔俄·罗戈日;第七任大司祭阿列克德拉·科列斯基;建国后阿列克德拉·科列斯基于1957年回国,同年哈尔滨教区派王玉林接任大司祭,1958年教堂关闭并被拆除。
东正教的重大节日有:主降生节(1月7日)、主领洗节(1月19日)、主进堂节——奉献节(2月15日)、圣母领报节(4月7日)、主进圣城节(复活节前一个星期)、主升天节(复活节后第40天)、圣神降临节——圣三主日(复活节后第50天)、主易圣客节(8月19日)、圣母安息节(8月28日)、圣母圣诞节(9月21日)、举荣圣架节(9月2日)、圣母进堂节(12月4日)。在这些节日里,谢尔盖教堂可谓人如潮涌,教徒进入教堂人数往往超过千人,俄人占十之八九,华人占十之一二。
教堂的产生
在基督教被正式承认之前,任何公开的祈祷和传教活动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和活动都是采取名副其实的“地下活动”。在秘密开挖的地道内,安放一张特制的长桌作为会议之用。地道的两侧壁上,挖出一个个的穴龛,里面刻画着粗拙的圣像作为信徒们膜拜的对象。由于怕教外的敌视者发现,这些圣像和圣经故事都采用象征的手法。如阳光代表上帝,鸽子橄榄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征耶稣,一群羔羊象征人民,并以此代表耶稣爱人民;一个孩子在洗澡象征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举行洗礼[1]仪式;这种地下的穴龛盛行于公元1世纪到公元4世纪初叶,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筑形式。
从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颁布了著名的“米兰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国教地位,在此之后,地下的穴龛活动终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筑开始出现。
参考文献
- ↑ 基督教洗礼的意义,新浪博客,2010-05-31
- ↑ 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新纪元,个人图书馆,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