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次污染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一次污染物是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初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環境的,其物理和化學性狀未發生變化的污染物。又稱原發性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如燃煤所形成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均屬於初次污染物, 此外,氟利昂、萜烯,火山灰,水體和土壤中的重金屬、有機物等也是常見的初次污染物。初次污染物可分為非反應物質,其性質較穩定;反應性物質,性質不穩定,在大氣中常與某些其它物質產生化學反應或作為催化劑促進其它污染物產生化學反應。環境污染主要是由一次污染物造成的,其來源清楚,需要採取措施加以控制。

利用OZIPR模式模擬研究一次污染物對φ(O3)的影響,研究設計3組比較方案:VOC和NOx初始濃度比,VOC和NOx排放比以及VOC排放中各組分所占比例的變化對臭氧生成濃度的影響。結果表明:隨着VOC與 NOx初始濃度比和排放比的增大,φ(O3)增長速率提高,其最大值出現時間提前,並且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變化規律。結合O3等濃度線分析認為,深圳市O3污染屬於VOC敏感型,控制VOC是控制φ(O3)的有效途徑。改變VOC組分的研究表明,控制VOC排放時應重點控制含乙烯、二甲苯、三甲苯較多的污染源。

與二次污染物的區別

初次污染是指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環境且沒有發生化學變化的污染物,如燃煤所形成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均屬於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從污染源排到大氣中的原始污染物質,可分為:非反應物質,其性質較穩定;反應性物質,性質不穩定,在大氣中常與某些其它物質產生化學反應或作為催化劑促進其它污染物產生化學反應。

二次污染物是由汽車、工廠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碳氫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紫外線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即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O3)、醛、酮、酸、過氧乙酰硝酸酯(PAN)等,後者即為二次污染物。參與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煙霧污染現象,稱作光化學煙霧。

二次污染物危害大小因污染物的種類不同而不同,或高於或低於一次污染物,但通常比一次污染物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更為嚴重。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水蒸氣可被氧化合成硫酸,進而生成硫酸霧,其對人體的刺激作用要比二氧化硫強10倍。一般來說,二次污染物往往都比一次污染物的危害大得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