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一性论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一性论派,基督一性论派,古代后期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教派。该派认为在基督教里,耶稣的本性仍和神性在一起而非人性。主张基督的人性完全溶入神性,故只有一个本性。

新研究表明,无论在神学上,还是在地理分布上,基督徒都具有多样性[1]。天主教徒约占一半;广义的新教徒占37%;东正教徒占12%;其它的一些基督教派,例如摩门教和耶和华见证会,构成全球基督徒人口剩下的1%[2]

简介

反对正统教派主张的基督神人二性虽互相联合、继续并存但互不混淆之说。5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附近,隐修院院长欧迪奇和亚历山大宗主教丢斯库若倡导这一学说,于451年被卡尔西顿公会议定为异端。继续信仰此说的有埃及科普特教会、叙利亚教会、亚美尼亚教会等,它们与当时的罗马帝国国教教会分裂而独立至今。

428年,安提阿的聂斯脱里当上了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他主张二性二位说,否认基督的神性与人性结合为一个本体,而认为其神性本体附在人性本体上,因此不同意把马利亚当成为“上帝之母”,最多可称为“基督之母”。他的论点遭到亚历山大里亚主教奚利尔的猛烈抨击。双方展开论战。亚历山大里亚早已与罗马结成同盟,共同阻止君士坦丁堡的势力。430年,罗马主教西莱斯丁一世在罗马召开地方会议支持奚利尔,以革除教籍威胁聂斯脱里,强迫他放弃主张,但聂斯脱里置之不理。

431年夏,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在以弗所召开会议解决争端。奚利尔一派的代表最先到会,他们不等对方代表到达,便擅自开会,匆忙通过决议,把聂斯脱里定为异端并撤职。几天之后,以安提阿大主教约翰为首的聂斯脱里派主教们到齐后,也自行开会,以破坏会议的罪名把奚利尔撤职,历史上称这次会议为“小宗教会议”。罗马教会代表到会后加入奚利尔派一边,把约翰也撤了职。双方大吵大闹,互相指责。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为保持太平,把聂斯脱里和奚利尔两人都撤了职。聂斯脱里回安提阿原来的隐修院去。奚利尔则返回埃及,即不服从会议决议,也不服从皇帝命令。

这次会议后,多个派别的冲突虽然被调解,但是聂氏被革除牧首的职务,其教派亦定作异端。

以弗所会议虽然是以谴责聂斯托利派为主题,但两派斗争并未结束。433年双方在政府干预下不得不互相让步,暂停论战。安提阿派不在支持聂斯脱里,奚利尔派则表示同意安提阿派的信经格式:“所以我们承认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完全是神,也完全是人······因为两性联合在一起,所以我们承认一位基督······圣童贞女马利亚是上帝的母亲,因为称为道的上帝成了肉身,成了人,籍着他的怀孕把他自己与由她所产生的肉身联合了起来”。这个妥协显然对奚利尔派有利,因为他们达到了排斥聂斯脱里的目的,并使东方教会接受了他们所主持的以弗所会议,罗马教会就更不用说了。聂斯脱里派并未罢休,直到435年,皇帝才以诏令的方式把聂斯脱里派定为异端。

433年安提阿与亚历山大里亚两派之间的妥协只是暂时的。

444年,亚历山大里亚主教奚利尔去世,丢斯库若继任亚历山大里亚主教。446年,夫拉维安继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

这时,君士坦丁堡附近有一个奚利尔派的主教(隐修院院长)欧迪奇(优迪克斯)宣称:“我们承认我们的主在联合之先(即在神成人之先)原有二性,但在联合之后,便只有一性了,并且肉身基督的人性和其他人所构成的物质不同”。

欧迪奇捍卫在基督里面只有一个本性的思想。他将两种本性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这样人性完全被神性所吸收。正如一滴蜜落入海里,在里面溶解了。在基督里面人性消失在神性之中。所以,欧迪奇否定了基督奥秘,及其作为救主和救赎主的使命的核心前提。整个基督教的救赎教义处在危险中。

欧迪奇是古代基督教神学家,极端的奚利尔主义者,一性论的奠基人,是奚利尔的学生。反对聂斯脱里的二性二位论。

448年,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夫拉维安召开地方宗教会议,召见了欧迪奇,当欧迪奇拒绝撤回主张时,夫拉维安谴责欧迪奇为异端。欧迪奇得到了亚历山大宗主教丢斯库若的支持,后者则追随奚利尔的思想。亚历山大里亚大主教丢斯库若抓住这个机会向夫拉维安发动攻击。夫拉维安与欧迪奇都向罗马主教利奥一世(此时已自封为教皇)写信,争取他的支持。利奥一世于449年6月复信(《利奥大卷》)表示支持君士坦丁堡,主张在基督里有两个完整无缺的本性:“在每一个本性和实质之共有性均无所贬抑的情形之下,两下集合拢来在一个位格里”。亚历山大里亚大主教则极力维护欧迪奇,在他的请求下,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于449年8月在以弗所召开宗教会议。丢斯库若主持会议,会上提出的口号是:“将那些把基督的本性分成两半的人劈成两半”。会议恢复欧迪奇的职务,判决二性论者为异端,废黜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夫拉维安及6位东方教会的重要主教,并禁止宣读利奥一世向会议提出的《利奥大卷》。此次会议混乱不堪,双方大打出手,据说,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夫拉维安在会议上身受重伤,不久就死了。丢斯库若虽然大获全胜,但亚历山大里亚与罗马的联盟却从此决裂了。此后利奥一世称这次会议为“以弗所强盗会议”,宣布会议无效。

450年,支持“以弗所强盗会议”的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去世,继任皇帝马西安支持君士坦丁堡一派。451年,马西安等在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卡尔西顿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共520多位主教(一说600多位),除利奥一世的代表和两位非洲主教外,其余主教全部来自东方教会。会议将主持“以弗所强盗会议”的丢斯库若撤职并驱逐出境。会议重申《尼西亚信经》和《君士坦丁堡信经》,谴责关于基督只有神性没有人性的说法,并组成一个委员会来修订信经。信经中关于基督位格的解说,基本上按照利奥一世向449年会议提出的《利奥大卷》写成的。与会的主教们虽然不太情愿去修补尼西亚信经,但他们还是提出了新的界定;我们同声认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为同一位圣子,神性完全,人性亦完全;是真正的神,也是真正的人······具有二性,不相混乱、不相改变,不能分开,不能离散;二性的区别不因合一而消失,个性的特点反得以保存,汇合于一个位格、一个本体之中。这个声明反对了欧迪奇的教义,会议认信耶稣的神性和人性不可改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