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字之师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字之师,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zì zhī shī,意思是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多成语故事。出自《五代史补》。

  • 中文名:一字之师
  • 拼 音:yī zì zhī shī
  • 结 构:偏正式
  • 出 处:《五代史补[1]

解释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

宋·计有功 《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示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13:“杨诚斋与同舍谈及于宝.一吏进曰:‘乃干宝,非于也.’问何以知之?吏取韵书以呈,‘干’字下注云:‘晋有干宝.’诚斋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师.’”

用法

作宾语;指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近义词

一字师

典故

其一

  •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郑谷.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出自《唐诗纪事[2]

其二

  • 1952年元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教师罗元贞看到毛泽东的《长征》诗中,出现了两个“浪”字--“五岭逶迤腾细浪”,“金沙水浪云崖暖”,认为这是历来诗家所忌讳的.于是,他便借向毛泽东写贺年信的机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建议将“金沙水浪”改为“金沙水拍”.毛泽东对此意见欣然接受,并回信表示感谢,还称罗元贞是他的“一字之师”。
  • 1957年,毛泽东邀请诗人臧克家谈诗.臧克家提到毛泽东的词《念奴矫·雪》,问道:“‘原驰腊象’的‘腊’怎么讲?”毛泽东和蔼地反问道:“你看应该怎样讲?”臧克家说:“如果作腊的‘蜡’,比较好讲,而且‘原驰蜡象’也与上句的‘山舞银蛇’正好对应.而原来作腊月的‘腊’就有点费解!”毛泽东点点头说,“好,你就替我改过来.”
  • 1957年9月27日,毛泽东写信给胡乔木,要他将《到韶山》、《登庐山》两首诗送给郭沫若,请郭老帮助修改.《登庐山》中原来有两句是“欲上逶迤四百旋”和“热风吹雨洒南天”,郭沫若将它们分别改成了“坦道蜿蜒四百旋”和“势情挥雨洒山川.毛泽东看后,又于9月13日写信给胡乔木,说:“沫若同志关于修改诗的两封信给了我启发,两诗又改了一点字句,请再送沫若一看,请他再予审改.”这两句诗后来的改定稿为“跃上葱茏四百旋”和“热风吹雨洒江天”。
  • 对《到韶山山》和《登庐山》二诗,当时毛泽东还向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征求意见.梅白对毛泽东说:“第一句的‘别梦依稀哭逝川’应该改半个字--将‘哭’改为‘咒’,‘别梦依稀咒逝川’.”毛泽东接受了这个建议,并笑着对梅白说:“你是我的半字师”!

其三

  • 《宋·陈辅之·诗话》:“萧楚才知溧阳县时,张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字作‘幸’字.公出视稿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弟‘一字师’也。
  • 萧楚才为溧阳县令时,张乖崖为太守.一日召萧共食,萧见案上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张“恨”为“幸”,张出视稿而问曰:“谁改吾诗?”左右据实以对.萧曰:“保公全身,今位高权重,奸人监察之际;且天下统一,公独恨太平,何也?”张答曰:“萧弟真‘一字师’也.”按“恨太平”即於天下太平不满,“幸太平”乃以天下太平而感庆幸,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在屡兴文字狱之封建时代,萧楚才之改,不仅点铁成金,亦可谓起死回生,即以一字救张乖崖一命也!
  • “一字之师”。称呼在诗文中能改正或更动一字,而使其更完美之人。[3]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