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作者:[瑞士]薄复礼,译者:严强 席伟,类别:传记/见证,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传记,文体名。亦单称传。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1]。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2]

内容简介

1934 年 8 月 7 日,由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奉命从湘赣根据地向外围挺进。1934 年 10 月 1 日,先遣西征的红六军团在连续突破敌军围追堵截的残酷环境下,穿越湖南、广西后到达贵州黄平。此时的红军因连续作战、行军,不但减员严重,还缺粮少弹,急待补充。就在部队拟于次日秘密突袭旧州城时,出于作战需要扣压了途中相遇的薄复礼夫妇等一行8人。当时红军的政策是把外国教会划归为反动势力,因此攻克旧州后,红六军团决定继续扣留薄复礼等两个可疑的外国教士并随军审查。此后,红军始终处在湘鄂川黔滇山区艰苦的转战之中,为解决被扣的外国教士的问题,红军与有关方面的联络均需费时费力地互相寻找。再加上国民党政府、湘西土匪等方面的破坏、敌视等原因,致使薄复礼本人不得不随红军行动长达18个月之久,行程近19000里。

尽管非薄复礼本人所愿,但他作为长征中一个来自西方阵营的外国人,目睹和亲历了红军长征,尤其是有关红六军团西征,红二、 六军团会师,开辟湘鄂川黔滇边革命根据地,以及为掩护策应中央红军长征而转战万里的艰难历程,这段相关史料曾极度缺乏,因此弥足珍贵。

在随红军同吃同住同行的560天中,红军官兵在艰苦环境中,为革命理想不畏牺牲、英勇奋斗、平等待人、为穷人打天下的崇高壮举,一再触动了原本属于红军对立阵营的这位外国教士,使他从一个旁观者、对立者,渐渐理解并对红军产生了敬意。

1936 年,薄复礼为本书的出版回到英国,并应邀在欧洲和美国演讲。他的书及其在红军中的见闻,让西方民众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当年频遭西方舆论污蔑的红军长征内幕和长征真相。本书被多次重印并又译成法文出版。

1939 年,薄复礼夫妇回到正处在艰苦抗战中的中国。他理解当年送别晚宴上红军首长王震对他所说的:在中国“最重要的是怎样为了穷人”。在贵州盘县传教期间,他穿着中式长衫、操着方言,学中医、采草药,行走在穷乡僻壤,为当地穷苦民众看病办学,并和当地在华盟军一起参加中国的抗战。

1985 年,通过索尔兹伯里的帮助,定居伦敦曼彻斯特郊外国王路234号公寓的薄复礼与萧克将军恢复了联系。五十年前那段共同对长征的见证,令两个耄耋老人互致热忱的问候。

1993 年,薄复礼去世,与先他而去的妻子同葬英国。俩人一生没有子女。然而,薄复礼与红军的经历和1936年的长征亲历,使他留在了红军的长征历史中。

作者简介

薄复礼,瑞士籍英国人,原名鲁道夫·阿尔弗雷德·波斯哈特·皮亚吉(Rudolf Alfred Bosshardt Piaget),生于1879年,中文名薄己,字复礼。

参考文献

  1. 文学艺术形式主要包括哪些,高三网,2021-05-03
  2. 传记的特点是什么,养娃家,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