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骊姬毒计杀申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节自 《晋世家》) 十九年,献公私谓骊姬曰: 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①。骊姬泣曰: 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嫡立庶? 君必行之,妾自杀也。 骊姬佯誉太子②

原文

   (节自 《晋世家》)

十九年,献公私谓骊姬曰: “吾欲废太子,以奚齐代之①。”骊姬泣曰: “太子之立,诸侯皆已知之,而数将兵,百姓附之,奈何以贱妾之故,废嫡立庶? 君必行之,妾自杀也。” 骊姬佯誉太子②,而阴令人谮恶太子而欲立其子。

二十一年,骊姬谓太子曰: “君梦见齐姜,太子速祭曲沃,归釐于君③。”太子于是祭其母齐姜于曲沃,上其荐胙于献公④。献公时出猎,置胙于宫中。骊姬使人置毒药胙中。居二日,献公从猎来还,宰人上胙献公⑤,献公欲飨之。骊姬从旁止之曰: “胙所从来远,宜试之。” 祭地,地墳; 与犬,犬死; 与小臣,小臣死⑥。骊姬泣曰:“太子何忍也? 其父而欲弑代之,况他人乎? 且君老矣,旦暮之人,曾不能待而欲弑之。” 谓献公曰: “太子所以然者,不过以妾及奚齐之故,妾愿子母辟之他国,若早自杀,毋徒使母子为太子所鱼肉也。始君欲废之,妾犹恨之,至于今,妾殊自失于此⑦。”

太子闻之,奔新城⑧。献公怒,乃诛其傅杜原款。或谓太子曰:“为此药者,乃骊姬也。太子何不自辞明之?” 太子曰: “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 或谓太子曰: “可奔他国。” 太子曰: “被此恶名以出,人谁内我,我自杀耳。”十二月戊申,申生自杀于新城。

译文

晋献公十九年,献公私下对骊姬说: “我打算废除太子,让奚齐来替代。” 骊姬哭泣着说: “申生立为太子,诸侯们都已知道了,而且他数次领兵打仗,百姓都归顺他。怎么能为了我的缘故,废除嫡长子而立庶出之子呢? 你若一定要这样做,那我就要自杀的。”骊姬表面上假意恭维太子,暗地里却唆使人千方百计地诋毁太子,以达到立自己儿子奚齐的目的。

晋献公二十一年,骊姬对太子说: “国君夜里曾梦见你的母亲齐姜,你快去曲沃祭祀她,回来时,把余下的祭肉拿回来敬献给国君。” 太子于是到曲沃祭拜他的母亲齐姜,回来时将祭肉送给献公。此时,正值献公出去打猎未归,便把肉放在宫里。骊姬叫人在祭肉里下了毒药。隔了两天,献公打猎回来,厨官将祭肉呈上献公。献公正要吃的时候,骊姬立在一旁制止,并说道: “祭肉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应该先试一试。” 献公用祭肉祭地神,地皮忽然向上凸起来; 又把祭肉给狗吃,狗便死了; 又给小臣吃,小臣也死了。骊姬哭着说: “太子怎么这样狠心啊,他想做国君竟然要杀掉自己的生父,更何况其他人呢? 而且国君已老了,是活一天算一天的人了,他也不能等待而要杀害他。” 她又对献公说:“太子之所以这样做,只不过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请让我们母子躲避到别国去; 或我们早些自杀,以免我们母子白白遭受太子的任意宰杀。当初,你君王想废除他,我还怨恨此事,时至今天,我才自知在此事上的过失。”

太子听说此事后,逃奔到新城。献公十分震怒,便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有人对太子说: “在祭肉里投药的人,就是骊姬,你为何不到献公那里去辩明此事呢?” 太子说: “我的父王老了,如没有骊姬,他是睡不入眠,食不甘味的。就是去辩解,父王对我也还是十分愤怒的,不能去辩解。” 又有人对太子说:“你可以逃往别国去。” 太子说: “我背上这种罪恶的名声逃出去,谁人又肯接纳我呢?我还是自杀罢!” 这年十二月戊申这天,太子申生在新城自杀。

鉴赏

短短不到五百字的文章,却生动地再现了晋献公之昏、骊姬之毒、太子申生之善,可谓言简而意丰,语朴而形象鲜明。

先说晋献公之昏。其“昏”表现在两件事上: 一是因宠骊姬,想废掉数次带兵打仗,战功卓著,百姓拥护,且早已确立的太子申生,而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这是因“私”而废“公”之“昏”。二是骊姬设计谋害太子申生之时,他不作调查研究,不问青红皂白,听信骊姬的谗言,杀掉太子的师傅杜原款,这是不辨忠奸之“昏”。

次说骊姬之毒。其毒之一是耍两面派手法。在晋献公表示欲废嫡立庶时,她佯装哭泣力阻,假意称誉太子,并表示 “君必行之,妾自杀也”,装出一副“忠君”的样子;另一方面,她在背后又派人诋毁太子,为其子奚齐立为太子大造舆论。其毒之二是设计骗太子。她谎说献公梦见太子之母齐姜,要太子去曲沃祭祀,并带祭祀之肉以进献公。果然此计奏效。其毒之三是投毒陷害太子。她使人置毒药于胙中。当献公欲食之时,她又劝止,以祭地、试犬、试小臣,装出极关心献公的样子。当发现有毒时,她又进谗言,诬蔑太子,并悔恨当初劝阻献公废太子。这是以退为进,步步进逼,激起献公对太子的愤恨,从而达到她杀申生而立自己儿子奚齐之目的。

再说太子申生之善。申生本是有才能,有战功,深得百姓拥护的太子,确可为人君。但他太善良、忠厚,对骊姬之私心与阴谋,毫无警惕,屡中其设计的圈套;被逼出走新城后,又顾及献公私宠骊姬之欲和已高的年事,宁愿自己受屈而不申辩,最终只好自杀于新城。

全文叙事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昏”、“毒”、“善”对比强烈,在骊姬阴险奸诈的图谋中,使人深深感到春秋时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王权争夺之残酷与惨烈,顿生对太子申生的同情与对骊姬之愤恨。[1]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