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卖火柴的小女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卖火柴的小女孩》
图片来自奥林文化

卖火柴的小女孩[1] [2] ,(丹麦语Den Lille Pige med Svovlstikkerne),也译为《卖火柴的小姑娘》、《卖火柴的少女》,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著名童话故事

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家,既是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在大雪天,又饥又饿的情况下小女孩五次点燃了火柴,在幻想中她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1. 第一种幻想:第一次点燃火柴,幻想“温暖的大火炉”,以"冻"隐喻著对温暖的渴望和对生的希望
  2. 第二种幻想:第二次点燃火柴,幻想“喷香的烤鹅”,以“饿”隐喻著对美食的渴望,对生命的执著和热爱
  3. 第三种幻想:第三次点燃火柴,幻想“美丽的圣诞树”,以“景物”隐喻著对快乐童年的向往和对苦难的抗争
  4. 第四种幻想:点燃第四根火柴,幻想“慈爱的奶奶”,以“亲人”隐喻著对亲情的渴盼

火,是一个矛盾的象征体,它可以取暖,照亮一切,也能带来痛苦、毁灭和死亡。

《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5年12月。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欢乐、举杯共庆的12月31日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透过点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透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故事起源

1845年,安徒生受朋友邀请来到格洛斯顿城圣诞节,安徒生兴冲冲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顿的马车

在马上的两旁挂著“欢迎安徒生先生到来”的条幅,安徒生的马车在格洛斯顿的街道上缓缓前进,在街角处,安徒生看到一个只有五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在卖火柴,她的手都冻僵了,路上行人渐渐变少,金发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掉。安徒生回去以后便以小女孩为素材写下著名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故事大纲

《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描述在一个寒冷的大年夜,一位可怜的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冷风使她打颤失温。她的父亲会因为女孩卖不掉火柴而会殴打她,因此她不敢回家。

女孩瑟缩在墙角,点燃火柴来温暖自己,她在火光中看到一些幻影,包括圣诞树圣诞大餐。此时她见到天空中有流星划过,便想起祖母的话,流星代表著人的死亡。

当她划了下一根火柴后,她看见了自己的祖母,那是唯一一位对自己友善的亲人,为了维持祖母的幻影,她不断地划下火柴。在最后一根火柴燃尽后,女孩死了,她的祖母就把她的灵魂带去了天堂,她们就过着幸福的生活。[3][4][5]

外部连结

参考来源

  1. 《卖火柴的小女孩》:浅析小女孩“4种幻想”的隐喻内涵及现实意义,今天头条,2020-02-14
  2. 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经典作品),奥林文化
  3. SurLaLune Fairy Tales: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注释. www.surlalunefairytales.com. [2020-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4. SurLaLune Fairy Tales: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注释. www.surlalunefairytales.com. [2020-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英语). 
  5. Tatar, Maria. The Annotated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W.W. Norton. 2008. ISBN 978-0-393-0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