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褚遂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褚遂良》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言小说,出自聊斋志异。   

原文

长山赵某,税屋大姓[1]。病癓结以[2],又孤贫,奄然就毙。一日,力疾就凉,移卧橹下,及醒,见绝代丽人坐其傍。因诘问之,女曰:“我特来 为汝作妇。”某惊曰:“无论贫人不敢有妄想;且奄奄一息,有妇何为!”女曰:“我能治之。”某曰:“我病非仓粹可除:纵有良方,其如无资买药何!”女曰:“我医疾不用药也。”遂以手按赵腹,力摩之。觉其掌热如火。移时,腹中痞块,隐隐作解拆声[3]。又少时,欲登厕,急起,走数武,解衣大下,胶液流离,结块尽出,觉通体爽快。返卧故处,谓女日:“娘子何人,祈告姓氏,以便尸祝[4]。”答云:“我狐仙也。君乃唐朝锗遂良[5],曾有恩于妾家,每铭心欲一图报。日相寻觅,今始得见,夙愿可酬矣,”某自惭形秽,又虑茅屋灶煤,污染华裳。女但请行。赵乃导入家,土莝无席[6],灶冷无烟,日:“无论光景如此,不堪相辱;即卿能甘之,请视瓮底空空,又何以养妻子?”女但言:“无虑。”言次[7],一回头,见榻上毡席衾褥已设;方将致诘,又转瞬,见满室皆银光纸裱贴如镜,诸物已悉变易,几案精洁,肴酒并陈矣。遂相欢饮。日暮,与同狎寝,如夫妇。主人闻其异,请一见之。女即出见,无难色。由此四方传播,造门者甚夥。女并不拒绝。或设筵招之,女必与夫俱。一日,座中一孝廉,阴萌淫念。女已知之,忽加诮让。

即以手 推其首;首过棂外,而身犹在室,出入转侧,皆所不能。因共哀免,方曳出之。积年余,造请者日益烦[8],女颇厌之。被拒者辄骂赵。值端阳[9],饮酒高会,忽一白兔跃入。女起曰,“舂药翁来见召矣[10]!”谓兔曰:“请先行。”兔趋出,径去。女命赵取梯。赵于舍后负长梯来,高数丈。庭有大树一章,便倚其上;梯更高于树抄。女先登,赵亦随之。女回制首曰:“亲宾有愿从者,当即移步。”众相视不敢登。惟主人一僮,踊跃从其后。上上益高,梯尽云接,不可见矣。共视其梯,则多年破扉[11],去其白板耳。群入其室,灰壁败灶依然,他无一物。犹意僮返可问,竟终杳已。

翻译

山东长山县有个赵某,从一个大姓人家租了一间屋居住。他得了一种腹中长肿块的病,又孤苦贫困,病得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死了。

有一天,他极力支撑着病重的身体寻找凉爽的地方,移到屋檐下就躺下了。醒来以后,看见一位绝代佳人坐在自己身旁,就询问她。女郎说:“我是特地来给你做媳妇的。”赵某吃惊地说:“且不说穷人不敢有这种妄想,如今我已奄奄一息,有妻子又有什么用?”姑娘说:“我能治你的病。”赵某说:“我的病不是短时间能够治好的。纵然有良方,没有钱买药又有什么办法!”姑娘说:“我治病不用药。”于是就用手按着赵某的肚子,用力按摩,赵某觉得她的手掌像火一样热。过了一会儿,赵某腹中的结块,隐隐约约地发出拆解分裂的声音。又过了一会儿,赵某就想上厕所。他急忙爬起来,走出几步,解开衣裤就大泻起来。粘液倾泻,结块都排出来了,只觉得浑身十分爽快。他回来躺在原来的地方,对姑娘说:“娘子是什么人?请你告诉我姓氏,以便立个牌位祭祀。”姑娘说:“我是狐仙。你前世原是唐朝的褚遂良,曾经对我家有恩,我经常铭记在心,想要报答。天天寻找你,今天才见到了你。长久以来回报的愿望算可以实现了。”赵某因自己貌丑感到惭愧,又顾虑茅屋被灶烟薰得很黑,会弄脏了姑娘华丽的衣服。姑娘只是请求跟他一起去,赵某就领着她进入自己家中。土炕上铺着碎草,连席子也没有。灶膛是冷的,多日不曾烧火做饭了。赵某说:“且不论家境如此贫寒,不忍心屈辱你;即使你能心甘情愿地留下。你看瓮底空空,又用什么来养活老婆孩子?”姑娘只说:“不要担忧。”她说话的功夫,赵某回头一看。只见床上毛毡被褥都已铺设好了。赵某正要询问,又一转眼间,满屋已用银光闪闪的纸裱糊得像镜子似的,各种东西也都变换了。几案精致光洁,上面已经摆好了酒菜,于是两人就欢快地对饮起来。天晚了就和姑娘一同睡下,和夫妻一样。

赵某的房主人听说了这件怪异的事,就请求见一见姑娘。姑娘就出来相见,并没有为难的神色。从此,这件事四方传播,登门求见姑娘的人很多,姑娘并不拒绝。有的人设筵招待他们,姑娘也一定和丈夫一起去。

有一天,酒筵中有一位孝廉,暗中产生了淫恶的念头。姑娘已经知道了,突然对他斥骂起来,立即用手推他的头,孝廉的头就伸出窗棂之外,而身子还在屋里。出不去,进不来,也不能转动。大家都请求宽恕他,姑娘才把他拽出来。过了一年多。登门拜访的人越发多了,姑娘十分厌烦。被拒绝的人就骂赵某。过端阳节的那一天,赵家请来了许多朋友饮酒,忽然一只白兔跑了进来。姑娘站起来说:“捣药翁来召见我们了。”对兔子说:“请你先走一步。”兔子跑出去,迳直走了。姑娘叫赵某拿了一架梯子来,有数丈高。院子里有一棵大树,便把梯子倚在树上,梯子还高过树梢。姑娘先爬上去,赵某也跟着她。姑娘回过头来说:“亲戚朋友有愿意跟着去的,请立即登梯。”众人互相看着,没有人敢上去。只有屋主人家一个家童,踊跃地跟在他们后面。越上越高,梯子到头,就进入云彩,看不见了。大家一看那架梯子,原来是多年的一扇破门,去掉了镶板罢了。大家一齐进入他家一看,依然是原来的灰壁破灶,其它空无一物。还寻思着家童回来时可以问问情况,但竟然始终杳无踪迹。

赏析

本篇写狐仙报恩,为赵某治病,又结为夫妻,最后一同登梯白日升仙的故事。这类前世施恩,鬼狐图报,白日飞升的情节,是志怪小说常见的题材。本篇的可贵之处,是没有停留在浅浮的铺陈奇闻异事或者宣扬因果报应上,作者通过一系列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下层人民的丰满形象,从而使小说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赵某与狐仙相见一段.是作者表现人物性格的重头戏,占了整篇小说的一半篇幅。赵某初见狐仙,狐仙表示“特来为汝作妇”,赵某不是因为忽然轻易得到“绝代丽人”为妻而“惊”喜,而是坚决表示。无沦贫人不敢有妄想.且奄奄一息,有妇何为”而“惊”拒。当狐仙治好他的腹中症结后.赵某没有因为已不“奄奄一息”而自认当可“有妇1,只是表示愿立牌位早晚祭祀祝赞以报恩。当狐仙讲出报恩原由后,赵某也没有居恩图报,认为得妻理所应当.:直到狐仙已经来到自己家中.仍然推辞以家贫无以养妻子。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一个诚朴忠厚,处处为他人着想的贫苦人的形象.显得f一分丰满。. 作者写赵某为唐朝褚遂良转世.不是。乱点鸳鸯谱”,也是从表现人物性格出发考虑的。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人,是唐朝重臣和著名书法家,在太宗朝历官起居郎。谏议人夫.累迁黄f J侍郎,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时升吏部尚书.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力谏不纳.乞归田罩,累贬爱州刺史,最后因国事家事忧愤去世。褚遂良以骨鲠直谏而闻名。据新旧《唐书》本传记载.褚氏在太宗朝任谏议人夫时,兼知起居注.负责记载皇帝每天的一言一行。一次唐太宗问褚氏记录了些什么事,并要求看他写的起居注。褚氏指出起居注的作用是“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戒,庶几人主不为非法”,并且一rI拒绝了太宗“躬自观史”的要求。太宗又不放心地问:。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褚遂良说:。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表明了不为天威所胁.忠于职守的决心。在高宗朝,褚遂良力谏高宗不能废皇后立武则天为后,不顾性命,指出武氏“昔事先帝”,以至高宗和武则天恼羞成怒。褚氏进谏不成.把官笏放在殿阶之卜,叩头流血,日:。还陛下此笏.丐归田里。”蒲松龄选择这样一位在封建士人夫看来是忠直强项的占人,作为自已小说中人物的前身,除了为增加小说传奇色彩,表现赵某性格特征外,恐怕也寄托了自己的善恶臧否.反映了作者的美学理想。[1]

一、关于作者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二、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的来源非常广泛,或者出于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是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是作者的虚构。虽然有些故事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因为加入了作者丰富的想像和创作理念,所以能够旧瓶装新酒,传达出独特的意蕴。

《聊斋志异》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这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幻影。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除此之外,《聊斋志异》中还有其他一些篇章,有的颂扬了女子超人的智慧,如《颜氏》《狐谐》《仙人岛》;有的描写了儿童的胆量和计谋,如《贾儿》《牧竖》等;有的则纯是描述奇闻异事,如《偷桃》《口技》《海市》等;有的则是通过一些奇闻异事,表达一定的哲理和思考,比如《骂鸭》《狼三则》《螳螂捕蛇》等。[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