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年孤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百年孤獨》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

作品融入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因素,巧妙地糅合現實與虛幻,展現出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1]

「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

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是20世紀拉丁美洲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

馬爾克斯:寫作《百年孤獨》的艱難歲月,我幾乎傾家蕩產。[2]

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百年孤獨

馬奎斯也因此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皇家學院的頒獎理由是:「像其他重要的拉丁美洲作家一樣,馬奎斯永遠為弱小貧窮者請命,而反抗內部的壓迫與外來的剝削。」

作者簡介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出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

哥倫比亞文學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家之一,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百年孤獨》的作者。

1947年,入波哥大大學學習法律,並開始文學創作,在大學期間,馬奎斯開始閱讀西班牙黃金時代的詩歌,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基礎。

1948年,馬奎斯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不久進入報界,任《觀察家報》記者。

1955年,出版了第一篇小說《枯枝敗葉》,此前他花了七年時間才找到願意出版它的人。馬奎斯曾經寫道,「在所有他的作品中(截至1973年),《枯枝敗葉》是他最喜歡的作品,因為他覺得它最真誠和自然。」

1958年,馬奎斯結婚,次年有了第一個兒子。

1960年,馬奎斯任古巴拉丁通訊社記者。

1961年至1967年,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之後他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和歐洲,繼續其文學創作。

1967年,發表《百年孤寂》之前,馬奎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百年孤寂》出版後在拉丁美洲及西班牙語世界引起很大反響,並很快被翻譯為多種語言。馬奎斯也一躍成為世界知名作家。

1975年,他為抗議智利政變舉行文學罷工,擱筆五年。

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百年孤獨》在全世界銷售了3千萬本,且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

享年87歲

2014年4月17日,哥倫比亞籍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墨西哥城的家中去世,享年87歲。[3] [4]

發表於1967年

1967年,馬奎斯發表《百年孤獨》。

小說以虛構市鎮馬康多(Macondo)的榮衰作為拉丁美洲百年滄桑的縮影。

以奇詭的手法反映了殖民、獨裁、鬥爭和流血的歷史,以及遺忘和孤獨的主題。

智利作家聶魯達稱讚《百年孤寂》是「繼塞凡提斯的《堂吉訶德》之後最偉大的西班牙語作品」。[5]

故事大綱

故事講述一個光怪陸離的邦迪亞(Buendía)家族在一百年間,六代人因權力與情慾的輪迴上演興衰起落,第一代的老邦迪亞在晚年被綁在樹上過日子,烏蘇拉是邦迪亞家的女主人,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著家人,但她又充滿正義感,她的孫子阿克迪亞在馬康多以暴力統治人民時,挺身而出為人民打抱不平。最後一個子孫——倭良諾的兒子在剛出生時被螞蟻吃掉,倭良諾在看完吉普賽人(梅賈德斯)的預言遺稿後,隨著馬康多一起消失了。[6]

第一代老邦迪亞

故事的開頭由第一代老邦迪亞,與自己的表親結婚但又因為忍受不了鄰居的嘲笑,將鄰居殺死後決定搬離原本居住的村莊,聽從吉普賽的人的建議前往他處,並在一處地方建立名為馬康多的村莊,在此展開了這一家族六代人因權力與情慾的輪迴上演興衰起落。

第二代

老邦迪亞的長子亞克迪奧=

繼承了父親的魯莽與固執。他在父母開墾到馬康多的路途中出生,長有巨大的生殖器。他和占卜的女人透娜拉(Pilar Ternera)私通,並在她懷孕後跟著一個吉普賽女人離家出走。多年以後,他像一個野人一樣回到馬康多,聲稱自己到過世界上所有的海域。他力大無窮,而且粗魯亂性。他和莉比卡結婚後,被忍無可忍的易家蘭趕出了家門,住在郊外。在內戰時期,他救下了被判處死刑的弟弟邦迪亞上校,卻在某一天被神秘地槍殺。他的血一直從郊外幾經輾轉流回了家,這才讓易家蘭發覺到兒子已經死亡了。莉比卡曾被懷疑是兇手,但最終不了了之。

老邦迪亞的次子,邦迪亞上校

第一個在馬康多誕生的人。他在母親肚子裡時就流淚了,出生時睜著眼睛。在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被發現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也正是他預見了莉比卡的到來。他似乎繼承了父親性格裡冥想與哲學的一面,並且對煉金工藝有著同樣的熱情。他娶了摩斯柯特鎮長的小女兒莫氏柯蒂為妻,有機會目睹了保守黨在民主投票選舉中的作弊。戰爭爆發後,他加入了自由黨。

邦迪亞上校一生向保守黨政府發動過三十二次武裝起義,三十二次都失敗了。他和十七個女人生的十七個兒子(其中年紀最大的阿瑪多後來被殺)都在一個晚上被殺害。他遭到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二次埋伏和一次槍決,但都倖免於難。他唯一的傷還是他試圖自殺時親手造成的。在失去了對戰爭的興趣後,心灰意冷的上校和政府簽訂了和平協議,回到了馬康多,用他的餘生來鑄造和融毀金屬小金魚。有戲劇性的是,他死前正在他父親被綁了多年的栗子樹前撒尿。邦迪亞上校被描寫成邦迪亞家族中唯一的一個戰士。同時,在寫詩和鑄造小金魚方面的才能讓他看起來像是一個藝術家。

老邦迪亞的小女兒亞瑪蘭塔

和莉比卡一起長大,但英俊的義大利調琴師皮埃特羅·克列斯比(Pietro Crespi)的出現徹底破壞了她們的友情,讓兩人陷入了愛情的競爭。亞瑪蘭塔強烈地嫉妒義大利人選擇了莉比卡,在矛盾和掙扎中多次試圖破壞婚禮的舉行。她在咖啡裡放了鴉片酊要毒死莉比卡,卻意外地結束了莫氏柯蒂的生命,她因此受到了良心的譴責。莉比卡隨後與亞克迪奧結婚,亞瑪蘭塔則在她的餘生裡拒絕了所有向她求愛的男人。她拒絕了克列斯比,導致他絕望地自殺;她又拒絕了馬魁茲(Col. Gerineldo Marquez)。她還與約塞和亞卡底奧發生亂倫關係。當預感到死亡的來臨時,這個孤獨的老女人開始為自己編織壽衣,並且在完工的那個晚上得到了解脫。

莉比卡

病態、倔強的孤女,她帶著父母的遺骸從瓜希拉省的馬諾爾(Manaure)來到馬康多。根據托送她的人提供的信,莉比卡是易家蘭隔了一代的表親尼康諾爾·烏洛阿(Nicanor Ulloa)和雷貝卡·蒙蒂埃爾(Rebaca Montiel)的女兒。在被收養之初,莉比卡顯得異常膽小,拒絕說話,並有吮手指、吃泥土和牆壁塗料的習慣——這個惡習在她一生中反覆發作。她只對印第安語有反應。但其實她也能說流利的西班牙語。她受到了良好的管教,很快成為了家族的新成員,並和幾個同齡的邦迪亞成員打成一片。

亞克迪奧回家之後,他的野性重新喚起了莉比卡被壓抑的病態,使她拋棄了克列斯比,轉而和自己的養兄結了婚。易家蘭一氣之下把他們趕出了家門。亞克迪奧被離奇地槍殺後,莉比卡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直到去世。一直惦記著她的反而是發誓和她不共戴天的亞瑪蘭塔,和對她的反抗精神念念不忘的養母。

莫氏柯蒂

是鎮長唐·阿·摩斯柯特第七個女兒,也是最小的一個。邦迪亞上校第一次見到莫氏柯蒂時,就被她細嫩的皮膚和綠寶石一樣的眼睛所吸引,儘管當時她才九歲,讓上校苦等到她發育才能舉行兩人的婚禮。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莫氏柯蒂短暫的婚姻中,她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妻子,包括一人照料了發瘋的老邦迪亞。就在家裡人都愛她的時候,亞瑪蘭塔希望莉比卡與克列斯比的婚期能因為發生一件大事而暫緩舉行,卻意外地結束了莫氏柯蒂的生命,而亞瑪蘭塔因此受到了良心的譴責。

第三代

阿克迪亞

亞克迪奧唯一的兒子,長大後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視祖母易家蘭為母親。靠著叔叔邦迪亞上校的提拔,當上了軍政首領,成為馬康多第一個暴君,橫行霸道,後來因為政變失敗被槍決。

約塞

邦迪亞上校與透娜拉私通後生下的長子。瘋狂戀上姑姑亞瑪蘭塔,最後被亂軍開槍打死。

其餘十七個奧雷裡亞諾。邦迪亞上校在戰爭中與十七個女人生下的私生子,後受父親的革命召集,結果使得他們遭政府追殺殆盡。

(當時有母親為了提高後代的素質,送女兒去營地與出名將領私通的習慣。)

第四代

美女瑞米迪娥

阿克迪亞的長女,外表驚為天人,但是個性單純,穿著男裝、剃光頭的率性打扮,依舊迷人得要發瘋,後奇蹟性的隨晾著的床單「升天」消失。

席根鐸

與席甘多是雙生兄弟。兩人小時不論神情或一舉一動都同步又神似,令人難以分清。家人為他們各自帶上記有其身份的手帶,卻有一次偶然發現他們私下會玩掉轉身份的遊戲,因與其弟席甘多不同,席根鐸本人像一名學者,沒有野心,令歐蘇拉肯定他們直到長大仍從沒有厭倦這種遊戲。經歷了一場慘暴的大屠殺,幸運生存,此後不斷透過自己的嘴向後人傳達這歷史悲劇,卻無太多人答理。

兩個人在性格上有極大的差異,但到了晚年,席甘多與席根鐸兩人又日漸相似,彷彿回到童年時代。晚年席甘鐸身染惡疾,最後和席甘多同時間去世,有喝醉酒的朋友來幫忙抬棺下葬,在混亂中兩人的遺體遭錯放了對方的墓穴。

席甘多

與席根鐸是雙生兄弟。兩人小時不論神情或一舉一動都同步又神似,令人難以分清。家人為他們各自帶上記有其身份的手帶,卻有一次偶然發現他們私下會玩掉轉身份的遊戲。偶然間遭柯蒂絲錯認而發生關係,兩人亦發現在瘋狂的性愛會令畜牧不斷的多產,因而借畜牧業賺大錢,坐擁妻妾,家裡內外牆壁都貼滿了鈔票,受糜爛的生活腐化。在馬孔多慶典遭受恐怖襲擊的一晚認識了卡璧娥,之後穿洋過海找到她結婚。但旋即發現愛的是柯蒂絲,一生在自己家和情婦家穿梭,卡璧娥半理不理,只要求他不能死在情婦家中。感祇到死期將至,臨死前履行承諾回到家中才死去。

和席甘鐸同時間去世,有喝醉酒的朋友來幫忙抬棺下葬,在混亂中兩人的遺體遭錯放了對方的墓穴。

卡璧娥

席甘多的妻子,一位出身於貴族世家的千金,在年僅五歲時母親就因熱病而去世,由父親獨立撫養長大,由於其家族背景使其父親對她的教育不遺餘力,甚至到達變賣家產來供給她的教育,也致使她從年幼之時就擁有淵博的學識與過人的氣質涵養,但也因此使她年幼時在學校裡與其他同學格格不入,在其成長歷程裡始終孤獨一人。長大後在全國最美麗的五千名女性中獲得后冠,並意外認識了席甘多,並隨後與其結婚。

柯蒂絲

席甘多的情婦。

第五代

雷瑪塔

席甘多與卡璧娥的第二個孩子及長女,純真的女孩,因不顧母親反對愛上技工巴比隆尼卡,被迫送到修道院度過餘生,行前懷有身孕,生下倭良諾。

亞卡底奧

席甘多與卡璧娥的長子,繼承了父母所有的劣根性。家族欲將他好好培育成神父重振邦迪亞家族往日光榮,但他卻墮落頹廢,貪圖繼承財產;生活荒淫,在義大利時每天往娼妓酒店跑,最後被同性戀的男孩子溺斃在浴池裡。

亞瑪倫塔

卡璧娥和席甘多的第三個孩子。她從和她同名的曾曾祖母易家蘭那裡繼承了固執、活潑的性格,並努力把自己的快樂帶給周圍的人。她雖然不知道在她孩提時代被送到邦迪亞家的孩子──倭良諾──是美美的私生子,但這並不妨礙她和侄子成為青梅竹馬的玩伴。在歐洲上學時期,她和起碼比她大十五歲的比利時人加斯滕(Gaston)結了婚,並用絲帶綁著他的脖子回到了馬康多。但在和倭良諾偷情後,充滿情慾的亞瑪倫塔選擇了和丈夫分手。

懷孕之後,她對孩子給予了希望,相信這將會是家族的新起點,因為這是百年裡的邦迪亞家族中唯一由於愛情而受孕的嬰兒。她把孩子命名為羅德里格,希望打破家族循環的怪圈,但倭良諾亞堅持孩子要繼承邦迪亞上校的名字。在家族的最後一代出生之後,亞瑪倫塔死於產後大出血。

第六代

倭良諾

美美的私生子,自小受到卡璧娥的虐待,與阿姨亞瑪倫塔私通生下了倭良諾,亞瑪倫塔生下小兒後,因流血過多致死,倭良諾因過度悲傷而無法照顧新生的兒子,這個家族最後的子孫——奧雷里亞諾在剛出生時竟被螞蟻吃掉。倭良諾在破譯出麥魁迪的預言遺稿後,發現這六代家族的命運早已註定,於是隨著馬康多一起消失。

第七代

奧雷里亞諾

倭良諾與亞瑪倫塔之子。出生不久後就被螞蟻吃掉。

傳達著不僅血脈傳承百年,孤獨也蔓延百年

後面陸陸續續提到了不同年代發生的故事,當中經歷了許多戰爭,工業發展以及大屠殺等等,馬康多這個村莊也日趨隨著邦迪亞家族衰落而逐漸衰敗,其中有特色的是,作者為家族內每位成員取相似的名字,用意是在於反覆強調這整個家族的整體性,傳達著不僅僅只有血脈傳承百年,孤獨也會蔓延百年,主角們無不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對抗孤獨,有參加革命的、反覆做手工煉金術又或是沉迷於情慾的等等,整篇以奇詭的手法反映了殖民、獨裁、鬥爭和流血的歷史,以及遺忘和孤獨的主題,讓讀者在最後也能共同為這個家族感嘆。

如鏡花水月般消逝

在故事最後這個夢中之鏡的馬康多小鎮,最終也如鏡花水月的幻影般消逝。作者想帶給讀者的是,當世人遺忘了自身的歷史,而被外在的資本主義所侵蝕,那這城鎮的命運,就如同古老的印第安王國跟流浪的吉普賽人一樣,終究會成為暴力與金錢所掩蓋的亡魂。這是作者對邦迪亞家族的預言與警告,也是作者對拉丁美洲歷史沉痛的控訴與警示。

《百年孤獨》經典語錄

越文明,越孤獨。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

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

一個幸福晚年的秘決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麵的協定。

無論走到哪裏,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

往日的推心置腹已經一去不返,同謀和交流變成敵意與緘默。

預感總是倏然來臨,靈光一現,好像一種確鑿無疑的信念在瞬間萌生卻無從捕捉。

時間平復了一時的沖動,卻加深了挫敗感。[7]

象徵與隱喻

《百年孤寂》的主旨是馬康多無法避免、不可逃脫的歷史循環。其中的人物為自己的過去以及時間的複雜度所控制。貫穿整部作品,小說中的人物們不時會見到鬼魂。

「這些鬼魂象徵著是馬康多揮之不去的過去。事實上,這些重複出現的鬼魂根植在拉丁美洲歷史的特定發展之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由於意識形態上的變化,邦迪亞和整個馬康多都是鬼魂。他們被自己的文化所隔離和排斥,社會發展落後於其他地區,處處依賴他人。更可怕的是他們已經完全接受這樣的現狀,不思改變。」

拉丁美洲的歷史宿命論

馬康多從一開始就已經被註定要毀滅。「書中的宿命論暗喻了古往今來導致了歷史不斷重複的意識形態,也正是這種意識形態使得拉丁美洲的歷史被解讀成了一個循環,一個不可能出現變革的循環。書中的旁白也加強了這種宿命論給予讀者的壓迫感。」

賈西亞·馬奎斯在書中經常使用顏色來作為符號。最常出現的顏色是黃色和金色,因為他們象徵著帝國主義和西班牙黃金時代。這其中,金色更意味著對財富的渴望,而黃色代表死亡、變革以及毀滅。

老邦迪亞在夢中見到了鏡之城,並就此確定了馬康多的選址。然而這同時也奠定了馬康多先天不良的命運。希金斯曾經寫過:「從結尾來看,鏡之城實際上就是個海市蜃樓。馬康多實際上象徵著美國曾經許諾過的嶄新世界,然而同現實中歷史的走向一樣,最後那只是個幻想罷了 。」鏡之城和冰工廠的意象代表了拉丁美洲人如何概括他們自己的歷史,而這樣的歷史也註定是要毀滅的。

《百年孤寂》中的拉丁美洲歷史是有其內在模式的。

拉丁美洲人自己創造出來的理解文化

事實上這本書是「拉丁美洲人民創造來理解自己文化」的。

從這樣的角度上來說,這本書可以被看做是一個線性的檔案。這本檔案記錄的是一個被歐洲探險者發現了的拉丁美洲的故事,這個拉丁美洲的歷史是被出版社所定義的。它同時也象徵並解構了奠定著拉丁美洲歷史基礎的文學。書中收藏了歷史檔案的麥魁迪代表了怪誕和文學。

「《百年孤寂》的世界裡,信仰和隱喻成為了現實,而其他更尋常的東西卻變得不確定了」。

從寫作手法上來看,這部書使用了特定的歷史事件和任務,成就了他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在這個有趣的故事中蘊含了百年歷史中的因和果。

參考資料